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庄朝惠:“仇官”是特權崇拜的另一面

2012年12月07日09: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庄朝惠    字號:
摘要:市場上,假貨充斥,真貨被排擠﹔官場上“清官難當”﹔在一個組織裡面,高能者外流,平庸者沉澱。“劣幣驅逐良幣”會加速道德退化,信用崩塌。

  我們這些曾生活在物質稀缺年代的人,幾乎都是“擠大”畢業的:買車票要擠,上車要擠,在車裡也要擠。擠,其根本原因是資源稀缺(哪怕是暫時性短缺)。

  幾年前的春運期間,在東莞某火車站,一旅客眼看擠不上火車,情急之下拼命從車窗爬進去。好心的車站工作人員於心不忍,伸手幫他一把,不料被好事者拍下來在網上曝光,輿論為之一片嘩然。其實,扒窗上火車早已成為中國春運的“傳統習慣”,走的人多了幾乎成了路。

  擠,也因為監管缺位,規則失守。在任何一個排隊等候辦事的窗口,如果有人插隊,先到者的時間和機會平白無故被插隊者剝奪,心裡會憤憤不平。要是插隊的人太多,老老實實守規則的反而吃虧,結果大家都不想排隊了。公共汽車站不時發生那種一哄而上的“肉搏戰”,就是插隊者擠出來的結果。但在銀行、機場等監管比較到位的場所,這種混亂場面幾乎不會出現。所以,說國人不喜歡排隊有些過頭,規則失守主要還是因為監管不到位。

  實際上,上述插隊者都是拼肌肉的“體力勞動者”。像春晚小品那個有人求助就拍胸脯說“沒問題,包在我身上”,卻隻能卷起鋪蓋連夜到火車站擠著幫人買票的郭東臨,甚至連插隊都不敢。真正有能耐的插隊者不用體力,用權力。利用權力插隊,有一個專有名詞,就是尋租。

  插隊導致 “小人得志,老實人吃虧”, 我們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市場上,假貨充斥,真貨被排擠﹔官場上“清官難當”﹔在一個組織裡面,高能者外流,平庸者沉澱。“劣幣驅逐良幣”會加速道德退化,信用崩塌。因為你不守規則,我更不守規則,大家層層加碼,人的行為就出現逆向選擇,道德底線會漸漸下移,信任紐帶會漸漸斷裂。

  通常認為,“劣幣驅逐良幣”是因為沒有公平競爭的保障機制和市場定價機制所造成的,解決之道還是要強化這兩大機制的作用。比如,一般產品和名牌產品各有其市場定位,各有其需求,不會“劣幣驅逐良幣”。但如果冒用名牌標識,兩相混淆就會使定價機制失靈,這就要嚴肅查處。又比如排隊,如果有人維持秩序,讓插隊者沒有可乘之機,守規則的人就不會吃虧。

  但如果維持秩序的人被收買而“花了眼”,對插隊者視而不見,或者自己變成了插隊者,又該怎麼辦呢?前段時間,河南省陝縣法院某法官還真的“花了眼”,錯判一案。而前幾年,湖南邵東一個已被貴州師大錄取的名叫羅彩霞的女生,就硬被一個公安局的政委擠掉,用自己的女兒冒名頂替去上學。相比於“體力型”插隊,“權力型”插隊更有“殺傷力”。當權力自己搶前插隊時,它能一錘定音,批發性、隱蔽性地操控各種資源。這導致了權力崇拜和特權觀念的滋生。人們到政府部門辦事習慣於找熟人照顧,實際就是找一個能幫他插隊的人。經常看到馬路邊上一個警察正在對違反交通規則的人開罰單,而那個違規者此時正忙於打電話找熟人說情。

  崇拜特權的另一面,就是仇視、質疑特權。特權和蠻橫的“體力型”插隊者一樣,霸佔了別人的時間和機會,使人產生強烈的相對被剝奪感。它還改變了游戲規則所明確的預期,使人無從信任掌權的人。所謂政府公信力下降也由此而來。正因如此,弗朗西斯·福山教授斷言,政府有可能摧毀信任。

  政府要不成為摧毀信任的力量,就要護隊而不插隊。轉型時期,政府仍習慣大包大攬,與各種利益並未真正切割,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各級政府對自己興趣和注意力所指向的事情,總習慣於用權力強力推進,一轉身又把自己變成了插隊者。比如,把商業拆遷變成政府行為﹔各地爭相建設“征信系統”,收集公民和企業的不良記錄,供人查詢。又比如,幫人消除交通違規記錄,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產業鏈”。

  建設有公信力的政府,關鍵還要推進政務公開,提高透明度,接受全方位監督。現在是網絡時代,“圍觀”所形成的強大力量,使插隊者難以逃遁。這幾年,各地政府在“圍觀”中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危機感”。透過這種“危機感”,或許才能真正聽到政府公信力成長的腳步聲。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