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專門在廣州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這對應了中國社會當前各種擔心和焦慮牽動面最廣的一個部分,它就是經濟形勢。 |
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9日強調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並認為這項工作“刻不容緩”。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的深圳和廣東行是對新班子堅決推進改革的宣示。
習近平專門在廣州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這對應了中國社會當前各種擔心和焦慮牽動面最廣的一個部分,它就是經濟形勢。
中國改革最難的是政治改革,對它的含義應當是什麼甚至也有爭論。但經濟改革卻幾乎是常態,問題解決得多,但來得更快,來回和反復做調整的步驟也不少。經濟改革直接決定財富的增長和分配,決定中國人的生活面貌,也會決定社會信心的基本面。
中國現在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形勢逼的。中國高速發展了30多年,后發優勢差不多快用盡了,從民間來說,支口鍋炒“傻子瓜子”就能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上升到這個國家,靠勞動密集型和粗放生產當世界工廠就能實現繁榮的一頁也正在翻過去。
轉變方式、調整結構是中國崛起的真正攻堅戰。它從本質上說,是中國從這個世界的“藍領”轉變成同時做“藍領”和“白領”,是與發達國家開始決定性的競爭。
中國必須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需。但對於人多資源少、又有節儉傳統的社會來說,這該如何推動顯然是個問題。激活中國的內需障礙重重,但它一旦真被釋放出來,必將形成對全世界資源和勞動的極強吸附,這個過程必將振奮世界經濟,但它也一定會帶來新的問題。
中國未來1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前面還有好幾個台階,而這些台階不僅對中國人意義重大,對世界力量的分布也將產生難以估量的震動。中國今后每一項經濟改革政策的出台,都將加入我們自己未必熟悉的“世界意義”。
中國人現在紛紛談論改革,外界的談論同樣多,但各種人談論“改革”時的心態和所指十分混亂。過去幾年的情況已在顯示,談論改革往往受到的歡迎很多,但實際推行某項改革,又常常遭到意想不到的阻力。
其實很多改革都需要頂著壓力去推動,隻有很幸運的改革者才能在眾人的掌聲中把改革推行開來。
中國人現在的願望非常多,它們有些是彼此矛盾的。比如中國人現在最關心環境,反對“GDP主義”,但經濟增長稍一降,各方都受不了。今年7%以上的增長仍是全球大經濟體中最高的,但經濟增速下降的恐慌已經開始出現。人們買不到火車票憤怒,高鐵票價貴一點,大家也紛紛要求“改革”。
經濟改革必須真改,其實民間對經濟改革就有大量自發的沖動。但同時中國社會急需對國情建立更加客觀的認識。中國人現在有點“滿”,輿論也時不時有點“裝”,要求迅速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社會的期待如果走得過快,中國的改革必將是“永遠落后的”。
中國需要開辟新的消費熱點。過去中國出現過家電熱,后來又轉向汽車熱和房產熱,然而中國今后隻靠城市化的剩余慣性很難維持長期高增長,中國到了從世界的經驗中向上躍一步,建立中國自己可持續、並且不斷擴容的消費鏈的時候了。
改革激動人心,但人們也要知道,它是艱難曲折的。習近平在廣東說,“從壞處准備,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握主動權”,他的這番話值得全黨和全國人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