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堂吉偉德:立法控制廣場舞噪聲也是一種治本思維

2012年12月17日08:57    來源:人民網    堂吉偉德    字號:
摘要:對廣場舞的噪聲行為進行立法,一是體現了對禁噪工作的重視,體現了兼顧整體與局面,少數人與大多數人的民本思維。相比於之前的臨時性干預措施等,立法控制社會生活噪聲污染也是一種治本思維,首先實現了制度層面的補缺,給規范行為創造了條件,表達了長效層面解決問題、規范行為的一種態度。

上海市環境保護局日前在答復市政協委員提案中透露,今后在地方立法將側重於公共場所噪聲控制,《上海市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辦法》(草案)中規定,每日22時至次日6時,在毗鄰噪聲敏感建筑物的公園、公共綠地、廣場、道路等公共場所,不得開展使用樂器或者音響器材的健身、娛樂等活動,干擾他人正常生活。(12月14日《東方早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實施以來,對於防治城市噪聲污染起著了重要的作用。不過,由於法律規定的過於寬泛,未能事無巨細一包到底,就需要地方立法給予配套。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社會生活噪聲污染的管理,特別是在公共場所開展的健身、娛樂等污染治理上有些失之過軟。加之部分公園、廣場響起的健身、跳舞配樂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民生性,因此也不能完全禁絕,這就出現了民生需求之間的一種沖突,禁則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不禁又會讓更多的人感到頭疼,正是在這種利益平衡之間,廣場舞之噪讓管理者魚游不定。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可能既是受害者,又是獲益者。比如,一些人本身可能是噪聲的制造者,或者其家人牽連其中,另一方面,其本身或者家人又可能受到相應的污染。因而禁噪不可能完全建立在民間自覺與自為上,需要監管部門的及時參與。不過,時下的問題在於,由於標准方面的缺位,使得環保等部門無法掌握相應的尺度,太緊與太鬆都可能招至不滿,被束縛手腳之后就隻能放任自流。

噪聲是一種惡性刺激物,長期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可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失調,條件反射異常,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多夢、失眠、心慌、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者可產生精神錯亂。這種症狀,藥物治療療效很差,但當脫離噪聲環境時,症狀就會明顯好轉。一度以來,無論是高考期間禁噪,還要重要節會議期間的整治,都曾現出明顯的短期化傾向,沒能實現長態化的治理。其間除了部門在執行上標准掌握不嚴外,還跟標准本身不完善,給執法帶來了難度,形成了事實上的縱容。

對廣場舞的噪聲行為進行立法,一是體現了對禁噪工作的重視,體現了兼顧整體與局面,少數人與大多數人的民本思維。立法之后,相應的行為就會得到規范,既可以滿足少數人鍛煉的需要,也可以顧及大部人“要安靜”的要求﹔二是為履行相關責任打下了基礎。立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礎,也是監管部門最有效的利器。同時,立法既可以監管被監管者,也可以促進管理者的行為,具有雙方面的約束功能。

理重要的是,相比於之前的臨時性干預措施等,立法控制社會生活噪聲污染也是一種治本思維,首先實現了制度層面的補缺,給規范行為創造了條件,表達了長效層面解決問題、規范行為的一種態度,這樣的態度與方式就值得肯定,其結果也就值得期待。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