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北青報:美國校園槍擊案給予怎樣的警示?

2012年12月17日09:3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摘要:我國的社會制度與美國不同,我國校園內幾乎未發生過槍擊事件,但桑迪胡克槍擊案對我們同樣有警醒作用。每次校園慘案發生,都會在人類共同的心靈上留下巨大傷口,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行動去彌補與修復。

每次校園慘案發生,都會在人類共同的心靈上留下巨大傷口,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行動去彌補與修復。當暴力活動頻繁地把毒手伸向孩子的時候,不同國家的人們都應該採取“有意義”也有效果的行動,把恐怖和傷害拒之於校園之外。

12月14日,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發生了一起槍擊案,造成至少28名人員喪生的重大傷亡,其中大部分是5歲到10歲的兒童。慘案發生后,國際社會一片震驚。美國多家主流媒體把槍擊案稱為“大屠殺”,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對悲劇感到“悲痛欲絕”,多國領袖在譴責暴行的同時,也對美國人民的損失表達“震驚和難過”。國家主席胡錦濤15日致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槍擊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向美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誠摯慰問,向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相關報道見06版)

人們對美國校園槍擊案並不陌生,但如此眾多的幼兒慘遭毒手,還似乎並不多見。據初步了解,凶手是該校一位女教師的兒子。他究竟為什麼對孩子們痛下殺手,以及本人是否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還有待執法部門的深入調查。不難預料的是,康州小學槍擊案將再一次引發美國社會的激烈爭論,比如政府應該採取何種有力措施保障學生安全,美國是否應該實行更嚴厲的槍支管制制度,以及怎樣平衡個人權利與社會責任等。

一個很有意味的現象是,今年7月美國丹佛影院槍擊案發生后,根據一家調查公司的調查數據,67%的美國民眾認為槍擊案只是孤立的事件,而非更廣泛的社會問題的証據。這表明,多數美國人並沒有因槍擊案而質疑相關的制度和法律。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后,美國媒體罕見地使用了“大屠殺”的字眼,這或許表明,美國輿論對類似悲劇事件的看法有了微妙的改變。但是,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以杜絕校園慘案,奧巴馬在講話中也只是提出“有意義的行動”而沒有具體方案,其他人恐怕更難開出有效的藥方。

在暴力活動面前,未成年人作為弱勢群體尤其容易受到傷害。2011年7月發生在挪威奧斯陸於特島的慘案清晰地表明,未成年人很容易成為少數人發泄情緒、報復社會或表達極端政治立場的犧牲品。同時,這起發生在傳統福利社會的慘劇還告訴人們,針對未成年人的大規模傷害未必與特定的制度和國情相關。這就意味著,保障校園安寧、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並不見得是美國人最頭疼、最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是整個國際社會都必須嚴肅對待的課題。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類似於特島慘案、桑迪胡克槍擊案這種導致重大傷亡的案例,由於具備世界范圍內的“轟動效應”,有可能起到某種負面的“示范”作用。國際輿論對類似事件表達同樣的立場,就顯得尤為必要。

我國的社會制度與美國不同,我國校園內幾乎未發生過槍擊事件,但桑迪胡克槍擊案對我們同樣有警醒作用。就在桑迪胡克慘案發生的同一天,河南省光山縣陳棚村完小也發生了一起惡性刑事案件,一名疑似精神不正常的村民手持菜刀闖進校園,對早讀的學生一通亂砍,造成22名學生受傷。雖然目前傷者都沒有生命危險,但這起案件同樣令人震驚和憤怒。該案還讓人聯想到2010年3月發生在福建南平的校園慘案,一名由於感情和工作受挫的中年男子在試驗小學門口大肆行凶,導致8名學生死亡5人受傷。在這類事件中,事發學校往往都缺乏必要的安保措施,學生和教師在暴力活動面前處於裸露狀態,非常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南平血案發生后,輿論進行了多方位的反思,國家有關部門也採取了大量有力的措施,如加強學校及周邊地區的治安保護等,保護校園安全也提升到了國家對策的高度。但陳棚村完小的傷害案卻讓我們看到,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仍然缺乏防護,各級教育部門和基層政府的安全意識仍然有些鬆懈,對精神和行為異常者的防范和覺察還很不夠。它提醒我們,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再次開展校園安全制度建設並狠抓措施落實,從而切實杜絕此類慘案的重演。

奧巴馬在講話中說,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填補人們在失去孩子之后的空白。每次校園慘案發生,都會在人類共同的心靈上留下巨大傷口,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行動去彌補與修復。當暴力活動頻繁地把毒手伸向孩子的時候,不同國家的人們都應該採取“有意義”也有效果的行動,把恐怖和傷害拒之於校園之外。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