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環球時報:個人奮斗和國家改革,都不能少

2012年12月18日08:3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摘要:國家好了,個人才會好,這是個大規律。另一方面,這個規律不能用來具體指導個人的人生規劃,也不能用來一一對照個人的現實得失。國家好不好,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起點和舞台,但我們個人的幸福感絕大部分來自於與周圍小環境的對比,而我們在這個小環境裡的位置變化,更多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至少在輿論層面,中國人正在經歷權利的覺醒。政府需要為所有人改善生活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社會利益的固化需要不斷打破,這樣的大環境會讓我們改善生活的努力更加有效,也更加帶勁。

  中國輿論近年來做了大量這方面的啟蒙,並且很有效果。這樣的輿論運動也對政府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形成一定倒逼。中國政府在行動起來,“以人為本”不僅成為響徹中國社會的口號,也在深刻影響各地政府預算的方向。

  中國互聯網上天天都在揭社會不公平的陰暗處,批政府工作的漏洞,這保持了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那部分壓力,使對不公平的抑制成為中國政策層面絲毫不敢鬆懈的長期目標。

  國家好了,個人才會好,這是個大規律。另一方面,這個規律不能用來具體指導個人的人生規劃,也不能用來一一對照個人的現實得失。國家好不好,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起點和舞台,但我們個人的幸福感絕大部分來自於與周圍小環境的對比,而我們在這個小環境裡的位置變化,更多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一個人改善生活,個人奮斗與國家進步同時發生是最理想的。當前的真實情況是,國家進步的確在進行中,但是它的進步速度是否足夠快存在爭議。一些數據顯示中國是最近幾十年全球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有些人不認同這些數據性的指標,他們更相信個人的感受。

  輿論這些年為抵制過於強大的集體主義,對個人感受的支持是空前的。很多個人的不幸和不如意都被用作了証明國家進步不足的例子。這逐漸造成了一種印象,仿佛個人努力對改善人生際遇來說,在當下中國沒有太大用,或者作用遠不如政府的努力重要。比如互聯網流行“拼爹”說,認為由於不公平的存在,隻要爹不行,我再努力也不行。

  在民生的一些主要領域,指望政府創造更好條件也成為流行輿論。比如買房、養老等,個人的不利境遇常在輿論中轉化成單向對政府的不滿,通過個人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很少受到輿論的提倡。

  然而這樣的輿論傾向不應無限發展。因為第一,發展民生和消除不公平已經成為中國政策制定的基本方向,但是這個過程不可能壓縮成“一夜之間”,而且民生漏洞和不公平在任何社會裡都存在,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無論如何做不到福利和公平的楷模。第二,個人奮斗在所有現代社會裡都是個人命運的最主要決定因素,它和政府對公平環境的創造是相互不可取代的關系。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個人奮斗受到輿論的大力倡導,也指導了當時的大多數年輕人。中國的巨大社會成就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所有個人奮斗的總和,它們共同推動了社會的合理化過程,創造了大量最終得以轉化為社會福利的資源。個人奮斗精神指導了所有發達國家的崛起過程,它在中國尤其不能中斷。

  其實中國現實中的情況同互聯網上的氛圍並不一致。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絕大多數人現在想的依然是要靠個人力量解決,極少有人會鑽要政府對個人遭遇承擔全部責任的牛角尖。然而互聯網輿論有很強的傳播能力,它有可能讓社會上的真實抱怨越來越多。

  中國最關鍵的是要做到平衡,輿論對政府責任的強調有很大積極意義,但如果它走向絕對化,就會產生負面的引導,不僅增加社會運轉的難度,還會耽誤很多個人,引他們走向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等待。國家要作為,個人要勵志,隻有這樣的社會才是對個人充滿機會的。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