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城鎮化同樣要講究“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唯如此方能真正成為內需發動機。無論是城鎮化還是“鄉村優化”,我們要的是美麗的、生態的、以人為本的城鎮,以及美麗的、生態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鄉村。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 |
城有城的魅,鄉有鄉的美。無論是城鎮化還是“鄉村優化”,我們要的是美麗的、生態的、以人為本的城鎮,以及美麗的、生態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鄉村。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不少關於下一步中國經濟增長的決策思路,其中提到: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這一指導理念的明確與強調,折射出重大戰略性色彩。
之所以將城鎮化提到這樣的高度,必須看到“全球經濟減速”這樣一個大的語境。今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中國經濟欲實現“逆周期”運行,隻能激發“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的活力,以此來部分取代不斷萎縮的國際市場。而由於政府投資拉動往往留下后遺症,故而,消費的作用凸顯。
但我們必須正視,近些年,最終消費佔比不斷下降的趨勢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以何種方式有效激發國民消費力,我們面臨同樣考驗。道理上看,出路無非幾點,其一,減負。通過健全社會保障網絡,免除“存錢防老”、“存錢防病”的國人消費的后顧之憂。其二,增收。這就是十八大首次提出“居民收入翻一番”惹人矚目的原因。當然,有必要打預防針的是,這種居民收入的倍增,必須是實際購買力的增加,而不是名義財富、賬面數字的增加。其三,盡快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以往汽車和房地產對消費的帶動性很強,現在這兩方面都遭遇了一些問題,新的消費增長點在哪裡?
“城鎮化”看來已成為答案。前不久,綜合各種信息,人們預測中國經濟下一步布局中,城鎮化將成為新的內需發動機。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印証了這一預測。
城鎮化對內需的拉動作用,無需贅言。從終極目標而言,城鎮化是為了縮小城鄉差距、增進國民福祉,而從現實效果和中短期訴求而言,則在於“創造需求”、激發消費,應對“全球經濟減速”——據測算,一個農民轉化為市民,消費需求將增加1萬多元,每一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對應的都是上千萬人口以及數以萬億元計的投資和消費。城鎮化是我國最具潛力的內需所在。
然而也必須看到,近30多年來,盡管我國的城市化率,按現有統計口徑已達51.3%,但現有路徑留下諸多教訓,必須自我修正。有目共睹的莫過於:其一,低成本的強力推進。部分地方出於政績考慮,趕農民上樓,失去土地的農民搬進樓房卻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二,城市病的重蹈覆轍。一些新發展起來的城鎮,規劃滯后、廢棄物和污水處理能力滯后、基礎設施滯后,城市造血功能不健全。無疑,這樣的城鎮化不僅不能激發“新市民”消費力,長遠看反而無益於“新市民”就業居住,挫傷其消費力。
因此,城鎮化同樣要講究“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唯如此方能真正成為內需發動機。比如,以人為本。城鎮化的落腳點是要讓“新市民”實際購買力提高、享受的公共服務更齊全。又如,循序漸進。不拖沓也不冒進,對城市病未雨綢繆,防范“逆城市化”。又如,因地制宜。對適於城鎮化的區域大力引導,對城鎮化條件暫不成熟、更適於“鄉村優化”的區域予以保留和扶持。廣州在未來發展藍圖中,將“美麗鄉村”建設融入新型城市化進程,一方面繼續優化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扶持農村的特色發展、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城有城的魅,鄉有鄉的美。城鎮化切忌大干快上、千“城”一面。無論是城鎮化還是“鄉村優化”,我們要的是美麗的、生態的、以人為本的城鎮,以及美麗的、生態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鄉村。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
(原標題:城鎮化如何擔起抵御“全球經濟減速”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