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李克濟:專家,有話請好好說

2012年12月19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李克濟    字號:
摘要:中國社科院的唐鈞教授,因其在電視節目上解讀兩起農民工凍死事件時面帶笑容,被網友批為“冷血無情”。北京大學的李可基教授,在茅台集團的記者招待會上,稱塑化劑標准不科學、三聚氰胺是無毒物質。

  最近有兩位專家遭到網友炮轟,口誅筆伐接踵而至,冷嘲熱諷不絕於耳。

  一位是中國社科院的唐鈞教授,因其在電視節目上解讀兩起農民工凍死事件時面帶笑容,被網友批為“冷血無情”。另一位是北京大學的李可基教授,在茅台集團的記者招待會上,稱塑化劑標准不科學、三聚氰胺是無毒物質,此論一出,輿論嘩然。

  唐鈞事后回應說,他平時的面相就是這樣,做節目時未刻意注意表情。辯解貌似入情入理,但仍然難以驅散輿論疑雲:即使是天生面相難自棄,談到農民工凍死時是否應該自覺收斂?而李可基在向公眾致歉之余,稱仍然堅持自己觀點。

  專家這是怎麼了?黑格爾曾說過,一個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腳下。而專家學者往往被寄予這樣的期許。兩位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為何在輿論場中竟如同過街老鼠一般?其實,專家還是那個專家,只是輿論環境已經“換了人間”,兩位專家的慘淡際遇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專家應該如何說話?

  首先,應該顧及公共表達的道德關懷。有人說,看法比表情重要,專家的智力貢獻才是最重要的,面相悲戚也不能讓凍死的農民工起死回生。這樣說也有幾分道理,然而,知識雖然沒有道德屬性,但是研究知識的人卻有人性溫度。更何況,網絡輿論對弱者有一種天然的同情,“微笑局長”終被民意掀翻不是殷鑒不遠嗎?專家發聲,又怎能隻有冷冰冰的專業建議,而缺少作為一個人的道德關懷呢?

  其次,應該處理好學術表達與公共表達的關系。學術研究“居於大學之中,長於專家之手”,並不是大街上妙手偶得的尋常之物,與公眾總是隔著一層。也許,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李可基的確能夠為其“雷語”提供充分証據,但是當專業意見與公眾常識存在出入,是不是就要高揚學術大旗,對公眾常識徹底顛覆?事實証明,缺少論証、簡單拋出雷人結論,隻會刺激公眾神經,引發對專家本人乃至其價值立場的懷疑。

  站在學術角度,語言的奔放反映了思維的開闊,專家說話盡可以雲卷雲舒皆在我、花開花落總隨心。但是話語一旦進入公共空間,就應該充分考慮公眾感受和社會影響。

  學術表達如何對接公共表達,想在公共空間表達意見的專家都應該思考:有話如何好好說。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