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中青報:別為青少年塑造神話的偶像

2012年12月20日09: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胡波    字號:
摘要:而據調查,“9·11”后,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偶像也從影視明星轉向了消防隊員。對於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引導,媒體、社會和家庭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發布了一項針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的關於“偶像”的調查。結果發現,近七成中小學生最崇拜的偶像是文體明星,主要是歌星、影星和體育明星,其中周杰倫排名第一,而其他領域杰出人物被視為偶像的比例很低,隻有一成多。(《中國青年報》12月16日)

作為一名80后,我成長在電視媒體時代。上中學時,我們的偶像大多也是文體明星,很多同學的日記本上粘貼著街頭巷尾小商店和售貨攤上買來的明星照片,有的甚至是從報紙上裁剪下來的黑白圖片。文體明星不知陪伴了多少青少年度過那些成長、迷茫和糾結的歲月。

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以及生活棱角的打磨,對於那些年曾經崇拜過的明星,我也有了另一番更全面的理解和認知,或是淡漠,或是遺忘,有的已成為埋藏在心底的回憶,偶爾翻翻過去的日記,或聽聽舊時的老歌,那些過往的歲月才會涌上心頭。

如今,網絡時代,信息更加豐富,媒體給了青少年們多元化的“偶像”選擇。不得不承認,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最正常的情感需要,也是其心理成長的裡程碑,同時,青少年對偶像的追捧和熱愛,受到“媒體造星”的影響,這也是顛扑不破的邏輯。隨著網絡媒體的滲透,青少年偶像崇拜越來越受到市場經濟的調節,越來越表現出個性化選擇的特征,而思想教育和傳統文化的作用似乎也日益降低。

但這並不代表,在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上,媒體和社會就應該維持現狀、無所作為。孫雲曉認為:“少年兒童選擇偶像或榜樣,實際上是一種教育的結果,是一種環境影響的結果。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負有責任。我們覺得,目前有關方面對科學家、勞動模范和很多領域裡的人物的介紹是不夠的,對明星過於放大,過於渲染。”

當年發生“9·11”事件時,美國的媒體抓住機會,對消防員拯救世貿大廈中的遇難者做了大量的報道和謳歌。一時間,消防隊員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偶像,消防服成了最時髦的服裝,消防員的外形玩具成了暢銷品。而據調查,“9·11”后,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偶像也從影視明星轉向了消防隊員。

媒體對於明星的過於放大、過度渲染,必定會造成一種極端和簡單化處理,甚至會造成一種“神話”,這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自然是不利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要兒童、少年和青少年去贊賞、仰慕和追求的理想人物,不應當是某種神話的偶像,而應當是具有鮮明的思想、情感和激情的活生生的人。這種人身上最吸引兒童和青少年並使他們敬仰的美德,乃是對原則和信念的忠誠不渝和道德上的堅定不移,特別是對邪惡的毫不調和、絕不容忍態度。學生在童年時期能見到不屈不撓、毫不妥協和思想鮮明的榜樣,這對於他成人是很大的幸運。”

對於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引導,媒體、社會和家庭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首先,重要的不是阻止青少年對文體明星的崇拜,相反,教師、家長們應主動去了解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吸收其自我成才的養分,轉化為榜樣教育,而不應將之發展為一種矛盾沖突﹔再者,媒體對報道對象的處理方法,不應理想化、浪漫化,更不應神話、排斥現實,應引導青少年理智、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偶像人物,避免對青少年造成片面的認知和理解。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