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75周年的敏感日子,中國第一次派出隸屬於海監局的飛機巡視釣魚島上空。很明顯,在多次規勸、威懾無效后,中國新領導層加大了籌碼,主動將釣魚島的對抗提升了一個層級。 |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大國之間的軍事沖突,幾乎都源於一方或者多方就某一關鍵問題的戰略誤判。
具體到釣魚島問題,日本在9月11日上演的“悍然將釣魚島國有化的鬧劇”(中方評價),顯然是誤判、低估了中國對於這一舉措的性質評判,以及中方隨后一招緊似一招、不同尋常地嚴厲和堅決的反制措施。當然,日本野田內閣之所以能夠鬧鬧哄哄、半推半就地走上這條“木已成舟、覆水難收”(見9月12日我的一篇評論)的不歸路,也可部分歸因於中方對於“這出鬧劇”能夠“悍然”演下去的低估和誤判。
從結果來看,中方現在是得理不饒人,借坡下驢,左右開弓﹔不僅打破了日本過去幾十年來對於釣魚島的絕對控制,而且文攻武衛,將這個本來一直藏著掖著的雙邊問題,大剌剌地放到了國際舞台上,並且直接升高到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亞太秩序和國際公理的高度。所以,也不排除中方這一次其實是假戲真做,故意賣個破綻,驕敵縱敵,等“鬼子進了埋伏圈”,再新帳舊帳一起算。果真如此,倒真能算是一步“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妙招。
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島問題的相互誤判,雖情勢危急,但對於中國來講,還不至於傷筋動骨——大不了練練兵,順帶測試一下日本的成色和底線罷了。現在,真正要命的是,中美之間就釣魚島問題的性質和走向,也出現了明顯的誤判——這可就致命了!
聽我慢慢解釋。
到底是誰誤判了誰?
11月29日,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了參議員韋伯提出的一項《2013年國防授權法》修正案,再次明確重申(1)《日美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2)日本擁有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和管轄權,(3)任何對於日本管轄領土的軍事進攻,等同於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美國將根據憲法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細細品讀這份包含七項陳述條款的修正案,其中的警告意味和咄咄殺機,毫不含糊,扑面而來。當天,我就草寫了一篇背景陳述的分析文章:《又是這個韋伯!》,指出了這實質上是美國將自己捆綁在日本“釣魚島戰船”上的參戰宣言。
但中國的外交決策部門和國家主導媒體,似乎不這麼解讀——或者更可怕的,不願意這麼解讀。在參議院通過修正案的第四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評價稱,“希望美方從本地區和平穩定大局出發,言行一致,不要發出自相矛盾的錯誤信號,多做有利於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人民日報》在隨后一篇社論中指出,“美國必須學會尊重中國重大核心利益,少做表裡不一的蠢事”,“美國參議院的不智之舉將助長日本右翼勢力氣焰,甚至讓其做出戰略誤判。”那麼,中方這裡所指的日本右翼勢力的“誤判”是什麼呢?——社論將日本的“誤判”定義為,“一旦中日就釣魚島問題發生沖突,作為日本盟國的美國,將干預甚至直接武力介入”。而中央電視台在其評論報道中,指責“美國對釣魚島的態度從始至終都是含混不清、邏輯混亂”的“擰巴”立場。
簡而言之,中方對於美參議院修正案的解讀,包含這麼幾個關鍵詞:“自相矛盾,表裡不一,含混不清,邏輯混亂。”一句話,美國沒說明白,中國也沒看懂。而且,根據中方的說法,日本大肆渲染的“美國將站在日本一邊,軍事介入釣魚島沖突”的解讀,也屬於“戰略誤判”。
12月21日(北京時間22日),包括“釣魚島修正案”在內的《2013年國防授權法案》先后在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以絕對多數獲得通過。眾議院的贊成和反對票比例是315-107,參議院是81-14,都是超過總統否決權的絕對多數——也就是說,即便奧巴馬總統因故否決這個議案並拒絕簽字,議會也可以利用超過2/3贊成票的絕對多數特權,強行通過法案。12月23日,新華社為此專發了通稿,特別提及“這一法案還包括兩個涉華條款,但在措辭上都僅表明是國會‘意向’,對總統沒有強制力。”也就是說,中國政府似乎認為美國這些政客們只是做做樣子,鬧著玩的,沒必要當真。而且中國社科院的“美國問題專家”也認為,美國國會這一舉動只是老生常談,“並沒有增添新的東西,都是美國現有的政策,無非是再次強調了國會的意向”。
這就真真是大謬不然、錯得沒邊了!
誠然,美國國會裡的政客們,經常就一些不疼不痒的議題,通過一些毫無約束力,完全是擺姿態、做樣子的所謂“決議案”﹔但這次的“釣魚島修正案”卻絕不屬於此列。當這個修正案在參議院以罕見的98-0全票通過的時候,那可絕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