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高波:房價越漲,越要加緊反腐

2012年12月28日09:17    來源:環球時報    高 波    字號:
摘要:近日,網絡熱炒的“房叔、房嬸”,以及擁有多套房產的官員急於脫手名下房產,正反映了人們在高房價時代愈演愈烈的“獵腐”心態。相比較而言,人們在低房價時代的腐敗寬容度更高,腐敗痛苦指數較低,對政府反腐敗的滿意度趨穩﹔反之則腐敗寬容度低,腐敗痛苦指數高。

  安居才能樂業,自古至今皆然。各國工業化、城市化歷程表明,相比較而言,人們在低房價時代的腐敗寬容度更高,腐敗痛苦指數較低,對政府反腐敗的滿意度趨穩﹔反之則腐敗寬容度低,腐敗痛苦指數高。

  近日,網絡熱炒的“房叔、房嬸”,以及擁有多套房產的官員急於脫手名下房產,正反映了人們在高房價時代愈演愈烈的“獵腐”心態。反腐敗“房價心理參數”並不足怪。因為住房既是資源型商品,也有准公共品特征。保障住房即是保護民生,平抑房價即是平穩民心。中國政府投入巨大政策資源、財政資源和土地資源解決的住房保障問題,本身既是社會民生問題,也有廉政建設問題。

  政府在高房價時代治理腐敗,越來越需面對民眾的零容忍立場和網絡“集體凝視”。如果把平抑房價視為轉變“土地財政”發展方式和改革軟著陸之要務,則讓公眾懸而未決的反腐焦慮“落地”也迫在眉睫。否則,居高不下的反腐壓強將造成輿情高頻振蕩和社會高度緊張。因此,需多管齊下,防止零容忍心態在逼仄的情緒通道內發酵異化。

  第一,阻抑腐敗泛化的負能量。與住房問題相似,人們把就業、上學、看病等領域的機會不均、社會不公歸因於腐敗,甚至滋生“無人不貪,無事不賄”的腐敗泛化心理。據社科院2012年《反腐倡廉藍皮書》披露,公眾一方面對郭美美風波、足壇打黑和校車事故等涉腐事件口誅筆伐,對社會誠信缺失、行業腐敗等表現出“零容忍”態度﹔但也承認身不由己,在求職就業、子女教育和看病就醫時的辦事請托率和辦成率較高,在關涉自身利益時對腐敗“寬容忍”。這種腐敗泛化心理更為有害,因為它蛀蝕了民眾信心、民間信仰和社會信任的根基。因此,加快整治教科文衛等社會領域的“軟腐敗”,與查處貪贓枉法的領導干部的“硬腐敗”同樣重要而緊迫。

  第二,用好民眾反腐的正能量。上世紀70年代,在引致香港廉政公署得以設立的“葛柏案”中,英籍高級警官葛柏貪污400余萬港元並潛逃,而當時中心區100平方米的公寓隻售約2萬港元,因此引發民眾“反貪污、捉葛柏”大游行。后廉政公署乘勢而上,以懲貪風暴於20年間造就了“廉潔香港”。

  今日之中國網民已把房產作為官員廉潔度的重要參照物。如坐擁21套房產的廣州“房叔”蔡彬,從被網友曝光到被紀委雙規隻有15天。但網絡並不能自動反腐,反腐敗還要靠管用有效的制度機制。應堅持“疏優於堵、做強於等、快好於慢”的原則,對網絡反腐採取傾聽包容、可管可控的自信態度,加大對官員個人事項、財產申報信息等的有序公開與稽核力度,拓寬捕捉網絡案情的渠道,建構公眾釋放反腐倡廉“正能量”的長效機制。這是規避人們在信息不對稱中頻現“有產皆貪”的“疑官—仇富”扭曲心理的長遠之需。

  第三,防止分配正義的日食效應。公眾對高房價和收入差距的難以容忍,恰與對腐敗的零容忍形成疊加。唯有使平抑房價和住房保障的政策“落地”,民眾關於官員房產此起彼伏的“合理懷疑”才會落潮。否則,在高房價時代,人們會放大保障性住房小區中的一輛豪車而不管其是否為暫時停放,正如看見日食便急於宣告世界末日。讓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使用成為公開透明的廉潔工程,才能以治理腐敗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