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這個意義上講,單純譴責成都市紅會踐踏市民愛心意義並不大,關鍵是要切割其與權力的曖昧聯系和利益輸送,同時開放慈善市場,鼓勵各種性質的慈善機構在法律的框架內充分競爭、優勝劣汰。否則,即便民間“零捐助”,紅會依然可以從官方、國企等處“募”到巨款。 |
日前有微博爆料稱,成都市紅十字會在汶川地震后設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導致箱內紙幣已發霉,長出黑灰色粒狀物質,有些紙幣上已長出一大塊白毛。據當時出資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原本應放在公共場所的募捐箱,有些被嚴重損耗,甚至被盜,最后超過500台募捐箱被棄於倉庫。(12月26日《新京報》)
公共場所設立慈善募捐箱,原本是件雙贏的好事,尤其對成都市紅會來說,一分錢不花、一點力氣不出,就能“按照合法的流程獨立操作對募捐箱內現金的收取工作”。盡管協議中未涉及募捐箱清理、丟失等管理內容,但既然乙方兩公司“通過募捐箱視頻廣告回收維修資金”有言在先,隻要紅會在收取善款時注意一下,及時將破損情況反饋給合作公司,同樣不必承擔什麼責任。可就連這樣的小事,當地紅會都懶得搭理,一直拖到今年6月才派人來清點捐款,既令人心寒也叫人費解:這紅會究竟是怎麼了,怎麼連錢都不要了?
對於紅會的“怪行為”,合作方邁盛公司將其歸咎於內部人事變動帶來的“單方違約”。這個說法不能講沒有道理,畢竟,后任領導推翻前任做法“另起爐灶”以彰顯自身政績乃官場慣例。但具體到這件事上,竊以為,問題關鍵或許還在於募捐箱內的錢款數量太少。你想,區區6116元“愛心善款”豈能入得見慣了大世面的紅會組織的法眼?
曾幾何時,受“郭美美”事件的影響,各地紅會接受的個人捐贈數大幅減少,甚至還出現了“零捐助”的情況。正當大家以為紅會將放低身段廣募“小錢”之時,去年末紅會秘書長王汝鵬卻高調宣稱,“今年的個人捐款雖下降,但捐贈總量和2008年以前的常態年相比,不但沒有減少,而且略有增長。”究其原因,無非在於紅會的資金來源除了公眾捐款,很大部分依賴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彩票公益金,前者下降了后者增加一點就是了,而這恰恰是民間慈善組織沒有的“特權”。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官方資金的“兜底”,成都市紅會才敢於不將市民的小額捐款放在眼裡,任其發霉長毛。這不禁讓人聯想起那因嫌零錢多捐得少而拒收善款的雲南省鶴慶縣民政局。雖說兩者的地位性質不同,但依傍權力大樹而生的驕矜傲慢卻如出一轍。問題是,任市民的捐款與“愛心”發霉長毛,僅僅是一個錢的問題嗎?對於亟需改善自身形象、重建公信力的紅會組織來說,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答案恐怕不言自明。
從這個意義上講,單純譴責成都市紅會踐踏市民愛心意義並不大,關鍵是要切割其與權力的曖昧聯系和利益輸送,同時開放慈善市場,鼓勵各種性質的慈善機構在法律的框架內充分競爭、優勝劣汰。否則,即便民間“零捐助”,紅會依然可以從官方、國企等處“募”到巨款。這樣的話,它便永遠不會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而民眾的小錢與“愛心”也將繼續發霉長毛。
(來源:觀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