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買賣行為的背后一定有買賣的動機和利益交換——對於一些亟須用血的人來說,買一張獻血証從而可以享受免費用血的權利是一項劃算的經濟賬,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得不償失的。 |
隻需提供身份資料,3000元辦証費用,神秘的中間人就能幫你弄一張貨真價實的証件:無償獻血証!(1月4日 《新快報》)
通過採血車這一中轉機構倒賣獻血証,不僅鑽了無償獻血優待政策的空子,拿公共利益謀私利,寒了獻血人的心,而且是一種違法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十一條規定: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血站、醫療機構不得將無償獻血的血液出售給單採血漿站或者血液制品生產單位。依照此條法例,倒賣獻血証雖然不屬於直接買賣血液,但是通過買賣獻血証,實際上賣方取得了經濟利益,買方取得了可以免費用血的權利,這已經構成了買賣的事實。
買賣行為的背后一定有買賣的動機和利益交換——對於一些亟須用血的人來說,買一張獻血証從而可以享受免費用血的權利是一項劃算的經濟賬,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得不償失的。
目前,我國醫療用血大部分來源於無償獻血,換言之,我國的用血來源和血庫鏈條是依靠道德自覺性來支撐的。但是,擁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卻一直面臨血荒的困境,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無償獻血、高價用血”。社會上並不缺乏有愛心的人,但是,獻血背后卻疑竇叢生——獻出的血能否物盡其用,是否被用於商業牟利?為何用血的時候卻依然高價?種種疑問卻得不到合理的解釋,使獻愛心的人們望而卻步。
為此,各地都出台了一些對獻血行為的鼓勵措施,獻血之后的無償用血就是一個有益的嘗試,畢竟,獻血人也希望自己在亟須用血的時候得到社會的反哺。但是,此次曝光倒賣獻血証,卻又一次傷害了公眾善良的心,同時也讓血荒問題雪上加霜,而血荒問題又催生各種投機行為,使供血鏈條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