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解放日報:“九歲作家”兩面觀

2013年01月07日11:00    來源:解放日報    許興漢    字號:
摘要:前幾年,一個同樣9歲名叫陽陽的少年寫了本《時光魔鏡》的書,竟被人稱為“中國的哈利波特”﹔還有一個叫趙荔的9歲女孩寫了一本8萬字的書《3·1班故事》而聲名鵲起,后來此書還捐給了上海的愛心希望書庫。

日前,9歲重慶男孩徐毅加入作協一事引起人們的熱議,一些人對此表示贊賞,甚至認為下一個莫言就此誕生。另一些人卻提出質疑:9歲孩子戴上了作家的桂冠,是否有揠苗助長之嫌?這樣的典型對我們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是否有實際意義?

徐毅這孩子6歲開始寫作,8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並在國內頂級詩歌刊物《詩刊》上發表組詩,迄今已發表詩歌、童話和小說等作品10多萬字。想來,徐毅的作品是符合相關要求才被批准加入重慶作協的。至少,那首充滿想象力的詩《雨是傷心的雲》,我這樣的大人是寫不出來的:一朵大大的雲/被煙囪的臭氣/欺負了/白雲非常傷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淚……

其實,9歲成才並成為“作家”的也並不鮮見。前幾年,一個同樣9歲名叫陽陽的少年寫了本《時光魔鏡》的書,竟被人稱為“中國的哈利波特”﹔還有一個叫趙荔的9歲女孩寫了一本8萬字的書《3·1班故事》而聲名鵲起,后來此書還捐給了上海的愛心希望書庫。

有“出名要趁早”的說法,面對社會上這些過早邁入文學創作之路並成名的孩子,究竟是值得推崇的教育樣板,還是不必模仿的被“揠”之“苗”,這得從兩方面來看:

在任何時代的教育實踐中,總會冒出幾個特別有“天賦”的孩子,但這往往是一些小概率的特例,不足為怪,也不必多加指責。再說,在我們的人才培養和教育實踐中,多出現一些徐毅這樣有天賦的孩子,總不是什麼壞事,同時,也正因為“9歲作家”之稀少,我們就應格外珍惜其存在,並加以后天必要的個性化培養,從而促其最終成才,從這個意義上說,給9歲的徐毅批准加入作協,並無不妥,至少,可以讓他在一個更加適合他的環境中,去朝他所希望的成才目標邁進。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才培養中的多樣性,也促使我們認識到,徐毅9歲加入作協的事例,並沒有多大的推廣和復制價值。有些家長以為隻要能像徐毅的爸爸那樣,從小就給孩子在文學創作上加以引導,有時甚至不顧孩子的興趣所向,硬要揠苗助長,以為這樣就能創造人才速成的奇跡,那結果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在教育中忽視人的多樣性和硬把教育的任務問題放進對所有的人都適用的一句話裡面,那會是不可思議的粗枝大葉。”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莫言獲獎以后,有些家長又把培養孩子成才的目標引到了吃“文學飯”的道路上來。不是我潑冷水,即使9歲已成為“作家”的徐毅小朋友,將來真要有所作為,還要由其以后所處的社會環境、條件及個人的努力及機遇等許多因素才能決定。就此而言,對“明星”孩子的漠視,自不可取,而就此費心費力地去進行“復制”,也是大大的失當!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