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人民日報金台論道:期待下一個十年的輝煌

2013年01月11日12:59    來源:人民網    彭 侃    字號:
摘要:如果說上一個10年中國電影改革的核心命題是市場的解放,將電影業從計劃經濟時代的事業變成市場經濟時代的產業,下一個10年改革的核心命題則應是品質的提升,使中國電影在本土市場上不必懼怕好萊塢的沖擊,並逐步建立起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升級。

自中國電影2003年開啟全面產業化改革以來,到2012年10年間,中國電影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票房和銀幕數量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3.8%和22.3%。但市場的急速擴張並不意味著中國電影已發展到很高水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電影尚缺乏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2012年北美市場中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也不過30多萬美元。而在本土市場,中國國產片連續九年保持一半以上市場份額的紀錄未能在2012年延續。表面上看,國產片份額下降是由於去年開始實行的進口電影新政,新增的進口大片擠佔了國產電影的市場。但歸根結底,這一現象反映的是國產片脆弱的市場競爭力。

如果說上一個10年中國電影改革的核心命題是市場的解放,將電影業從計劃經濟時代的事業變成市場經濟時代的產業,下一個10年改革的核心命題則應是品質的提升,使中國電影在本土市場上不必懼怕好萊塢的沖擊,並逐步建立起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升級。

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當然要依靠創作者創意能力的提升,如何掌握並運用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技術,圍繞轉型時期中國人的壓力釋放需求,創作出接地氣、受歡迎的作品,是需要中國電影人不斷探尋的課題。但僅有創作者的努力並不足夠,電影作為一種產業環境中的藝術作品,需要一套完善的產業機制支撐,才能使創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簡要說來,這套機制應是寬容的,有靈活的融資渠道,有合理的回報方式,能鼓勵創作者進行多元、創新的嘗試。這套機制也應是可持續發展的,國產片85%以上收入來自票房、80%以上處於虧損的局面必須得到扭轉,而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開拓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並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這套機制更應是專業化的,通過向好萊塢借鑒諸如“制片人中心制”、“完片擔保制度”等先進的產業機制,徹底擺脫“作坊式”的運作模式。誠然,中國電影業還存在種種體制問題,但這些問題只是高速擴張發展期的階段性問題。用10年時間便使市場規模超越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中國電影,有底氣在未來創造更大的輝煌。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