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五部門10日下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16歲以下學齡留守兒童登記制度,以保証將其納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
三個“優先”側重於對留守兒童的物質保障和入學的技術支持,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留守兒童的輟學率,避免很多危險因素。同時也要看到,留守兒童需要長輩更多的悉心照顧和耳提面命,才能知輕重,懂是非,成長成材。這是監護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非三個“優先”所能解決的問題。
教育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五部門10日下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16歲以下學齡留守兒童登記制度,以保証將其納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根據《意見》,留守兒童在基礎設施、營養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將享受“三個優先”待遇。
據統計,中國留守兒童數量約為5800萬,佔全部農村兒童總數的28.29%。很多農村夫婦為了解決家庭的經濟問題遠走城裡,把幼齒孩童留下與年邁雙親做伴。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全方位的呵護和引導,他們在老家面臨著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此類家庭的收入通常不高,老人又限於體力和精力,難以周全地照應兒童的飲食起居,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營養不良。由於父母在外打工,家裡的農活和家務活就落在了老人和孩子的身上,這必然牽扯孩子的精力,導致很多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好。父母不在身邊,意味著最重要的親情缺失,留守兒童往往缺少傾訴和求助的對象,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的個性特征。
更加令人憂心的是,留守兒童的生活中缺了父母撐起的保護傘,他們的安全監護成了大問題。孩子們缺乏安全意識和人生閱歷,不能准確預判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險情,由此而造成的傷亡慘劇屢屢發生。兩年前,廣西賀州市一家無証非法加工爆竹“黑作坊”發生爆炸,導致廠裡的童工1死13傷,這13人全部是當地留守兒童。兩月前,貴州省畢節市一個垃圾箱內發現5名男孩被悶死,這5個孩子全是來自赤貧家庭的留守兒童……事實上,留守兒童問題已成冥頑的社會症結,留守兒童的傷亡事件成了文明社會的觸目傷痕。
留守兒童登記制度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三個優先”政策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有些留守兒童行蹤無定,家裡老人以為他們上學去了,學校老師以為他們還在家裡,家庭和學校之外的廣闊地帶成了監管的真空地帶,很多禍事在此發生。農村義務制學校優先滿足留守兒童的寄宿需求,不但使他們免去了上學奔波之苦,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監護責任,孩子們的人身安全也就更有保障。建立用餐登記台賬和營養狀況檔案,優先保障留守兒童用餐需求,有望使孩子們免除飢一頓、飽一頓之苦。16歲以下學齡兒童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刻,吃得好才能長得壯。學校布點優先保障留守兒童就近入學,校車服務優先保障留守兒童乘坐,可望使孩子們上學和放學途中的安全系數大增。
三個“優先”側重於對留守兒童的物質保障和入學的技術支持,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留守兒童的輟學率,客觀上避免很多危險因素。同時也要看到,人是活的,孩子尤其好動,他們需要長輩更多的悉心照顧和耳提面命,才能知輕重,懂是非,成長成材。這是監護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非三個“優先”所能解決的問題。《意見》也規定:認真選擇有意願、負責任的家庭,採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照料留守兒童。這句簡單的描述,其實比上述“優先”政策的落實難度更高,責任更大。受托照料別人家的孩子,這需要內具愛心、外耗心血,成功了不見得能落下好,但失敗了一定得擔責任。僅僅為了錢一定做不好這件事,能做好這件事的人堪稱偉大。
中國有2.5億農民工,很多家庭兩地分離,打工家長和留守兒童的存在本就充滿悲情。留守兒童登記制度的設立邁出了破題的第一步,接下來進入落實規定的關鍵階段,有益於解決問題的就堅持下去,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要改弦更張。總之,留守兒童問題事關農村和城市的穩定,事關全國1/5人口的幸福指數,不能任其長期拖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