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廢-台海時評

王建民:負面思維當道,台灣困境之源

2013年01月14日12:16    來源:海外網    王建民    字號:
摘要:民進黨一直反對馬當局採取開放的兩岸政策甚至反對兩岸經濟合作,如曾公開強烈反對ECFA,反對開放大陸學生在台就讀(最后藍綠妥協才有了“三限六不”政策)、反對陸生納入健保,等等,“反對”與“否定”成為民進黨負面思維的集中表現。

當下的台灣社會彌漫著負面思維與消極思維的氣氛,缺乏正能量與正面進取思維的社會環境,這是造成台灣經濟困境、社會紛爭不斷的重要根源之一。

台灣社會負面思維的出現,似乎與台灣當局對大陸改革開放及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政策反映有著密切關系。上世紀70年代末期,大陸邁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和平統一”的對台大政方針,呼吁兩岸實現“三通”,從此揭開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新一頁。面對大陸努力改變兩岸僵局伸出的橄欖枝與釋放的積極信息,台灣當局並沒有正面、積極回應,而是更多的擔心與憂慮,蔣經國提出了“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原則來應對,開啟了台灣在處理兩岸關系問題上的負面與保守思維的先河。此后,在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台灣基本上沒有背離這一思維與原則,所有的開放政策與作為均是被動的、滯后的,從來沒有積極、主動過。直到今日,台灣當局的負面思維從未改變過,而且還從兩岸議題向其他議題與領域蔓延,讓台灣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負面思維與消極反對的氛圍。

李登輝執政時期,在兩岸經濟關系發展沖擊與強大民意壓力下,在兩岸問題上採取了一些開放政策措施,但隨著其政治立場的改變,在執政后期拋出了臭名昭著的“戒急用忍”政策,對兩岸經貿關系發展“踩剎車”,制訂限制性的政策措施。陳水扁上台執政后,受制於島內外環境提出了“四不一沒有”的承諾與主張。盡管“四不一沒有”具有正面價值與意義,但陳水扁並沒有嚴格遵守他的這一承諾,特別是在兩岸經貿關系發展問題上提出了“有效開放,積極管理”的政策口號,在名為“積極”開放之下,行“消極”管理之實,對兩岸經貿關系發展實施更為嚴格的管制政策,尤其是繼續不開放兩岸直航,不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游,不開放大陸企業赴台投資,直接導致台灣邁向衰落之路。於是,陳水扁執政時期,被稱為台灣“失落的八年”。

馬英九上台執政后,雖然採取了較為積極、開放的兩岸政策,實現了兩岸直航,實現了大陸居民赴台旅游與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但兩岸政策的最高原則卻是馬英九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原則。這“新三不”原則縮限了馬英九發展兩岸關系的積極思維,逐步成為制約當前與未來兩岸關系實現突破的重大政治障礙,對兩岸關系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在兩岸ECFA協商談判中,馬當局對大陸也提出了“二不”前提,即不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不開放大陸勞工在台就業。另外,對大陸企業赴台灣投資也設置了許多“不”,如參股台灣企業上限“不得”超過20%,“不得”有企業的主導權,“不能”有控制權,“不可”當經理﹔在開放大陸學生赴台就讀問題上有“三限六不”政策,等等,可以說台灣當局有關兩岸往來與經貿合作的政策措施,均是以限制為出發點,這是負面思維的必然結果。

作為台灣第二大黨的民進黨,較國民黨更甚,負面思維、消極思維、否定與反對成為其核心思想與指導原則。“為反對而反對”是外界對民進黨的基本印象與認知。尤其是在與兩岸相關議題的政策主張上,民進黨幾乎全是負面思維,一直持否定與反對立場。民進黨中執會還特別對民進黨公職人士赴大陸參訪活動確立了“四不”原則,即“不禁止,不鼓勵、不矮化‘國格’,不主動組團”,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對策略。“不禁止”是因為在兩岸關系大發展、大交流的背景下無法完全做到禁止,因此隻能被動地“不禁止”﹔“不鼓勵”,則是更消極,不願面對兩岸發展潮流,實際上也是一種原則限制﹔“不矮化‘國格’”則是“台獨”意識形態下的必然結果,顯示了其強烈與保守的政治立場﹔“不主動組團”,也是被動與消極作為。其實,民進黨一直反對馬當局採取開放的兩岸政策甚至反對兩岸經濟合作,如曾公開強烈反對ECFA,反對開放大陸學生在台就讀(最后藍綠妥協才有了“三限六不”政策)、反對陸生納入健保,等等,“反對”與“否定”成為民進黨負面思維的集中表現。

台灣社會的負面思維不僅僅表現在兩岸問題上,而且已蔓延到其他領域。如對壹傳媒並購交易案,在野的民進黨以主觀認定可能造成“媒體壟斷”為由堅決反對,民間也有一股反對聲音﹔執政當局不是依法鼓勵與協助企業兼並,反而處處限制,台“金管會”還針對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主導收購壹傳媒集團一案專門訂下“不得控制、不得經營、不得主導”的“三不原則”。這是島內負面思維在經濟問題上的又一典型反應。其實,馬英九推動的一系列改革,阻力大,困難重重,也與島內負面思維當道密切相關。島內各界不是更多的從改革可能帶來的正面意義與積極影響出發,而是從改革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來考慮問題,於是反對聲音不斷,干擾不斷,讓改革更加困難,改革方案不斷修正與變調。民進黨更是在政治利益考慮下,對馬英九的政策主張與改革舉措堅持反對與抵制,從不配合,而自己卻從來提不出正面的、積極的改革方案,嚴重影響台灣的改革進程,制約台灣的進步與發展,也讓民進黨成為一個“為反對而反對”的政黨。

這就是今天的台灣,處處呈現負面思維,消極思維,缺乏正面思維,缺乏正能量﹔處處以不作為為先,以限制為先,以否定為主,以反對為主,“不”與“非”成為時代的主題詞(如“二不”、“三不”、“四不”及“非核家園”等)。隻要守成,不要改革﹔隻要否定,不要進取,於是隻有不滿,隻有懷疑,隻有消極情緒。這種負面思維的環境與氣氛,是今日台灣困境之源。(來源:華廣網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