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山一對新婚夫婦因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在網上訂票,從中收取每張10元的手續費,被廣鐵公安以涉嫌“黑票點”刑拘。這對小夫妻為農民工網購車票,不僅沒有“擾亂市場秩序”,在客觀上還減緩了售票窗口壓力,這種行為值得鼓勵,何談違法? |
法律對倒買倒賣車票制裁,主要是針對“黃牛黨”之類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犯罪構成前提必須具有“擾亂市場秩序”的特征。
據《新快報》報道,近日佛山一對新婚夫婦因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在網上訂票,從中收取每張10元的手續費,被廣鐵公安以涉嫌“黑票點”刑拘。這起所謂廣東最大“黑票點案”的處理結果,引起很多爭議。筆者認為,其在法律上和情理上都值得商榷。
廣鐵公安處罰的依據,是《刑法》第227條和最高院《關於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前者規定了倒賣車票“情節嚴重”的應負刑事責任,后者明確了哪些情況屬於“情節嚴重”。
但法律對倒買倒賣車票制裁,主要是針對“黃牛黨”之類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犯罪構成前提必須具有“擾亂市場秩序”的特征。這對小夫妻為農民工網購車票,不僅沒有“擾亂市場秩序”,在客觀上還減緩了售票窗口壓力,這種行為值得鼓勵,何談違法?而且,現在火車票均是實名,代購不發生所有權的轉移,“倒賣”一說也無從談起。
有律師說,他們存在“變相加價倒賣車票的行為”——但代購車票收每張10元的費用,能算“非法獲利”嗎?雖然法律將獲利“2000元”作為罪與非罪的臨界點,但前提必須是通過“非法”的手段獲利,而不是在合理范圍內收取適當費用的民事行為。
網絡代購需要一定成本,每張票10元的代購費不算過分。外來務工人員節約了窗口排隊和路途時間,又避免了遭受真正“黃牛黨”的盤剝,是典型的“互利互惠”民事行為,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非法獲利”。
去年,“京東商城”、“攜程網”等電商曾推出網購火車票服務,手續費是5元,還要額外加上二三十元不等的送貨費用,在該服務下線之前,已有數十萬用戶購買了車票。令人疑惑的是,電商與這對小夫妻同屬於民事主體,前者針對的大都是商務人士,后者針對的大都是不會使用網絡的外來務工人員,前者不違法,后者竟被刑拘——佛山這樣的法律適用,難以讓人信服。
針對“倒賣車票”的法律和解釋的制定時間是在1999年之前,那時候火車票實名制和網絡購票都尚未出現,立法者在起草法律之時無法預見到未來購票方式的改變,這就需要執法者在適用法律時,額外考慮這些新變化。
此外,現階段我國鐵路售票體系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回避。作為春運主體的外來務工人員普遍缺乏網購常識,鐵道部指定的購票官方網站又時常陷入“癱瘓”,所以,對鐵路售票壟斷現狀的改變勢在必行。鐵道部應考慮開放更多的電商平台緩解集中購票壓力,鼓勵增設民間代售點,方便那些缺乏網購設備和經驗者購票,應靈活地運用市場機制化解購票難題,而不是人為地制造購票困難。打擊“黃牛黨”無可厚非,但執法行為必須令人信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