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履歷造假,干部任用有漏洞﹔大吃空餉,人事管理有漏洞﹔冒名頂替,高考招錄有漏洞……近期,鄭州“房妹”、陝西“房姐”等事件又牽出“一人有多個戶口”,暴露出戶籍制度的漏洞。一樁樁丑聞、一個個漏洞,無不在考驗著公眾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如此漏洞百出,怎麼能管住權力之手? |
新華網太原1月27日電(記者呂夢琦)履歷造假,干部任用有漏洞﹔大吃空餉,人事管理有漏洞﹔冒名頂替,高考招錄有漏洞……近期,鄭州“房妹”、陝西“房姐”等事件又牽出“一人有多個戶口”,暴露出戶籍制度的漏洞。一樁樁丑聞、一個個漏洞,無不在考驗著公眾的神經。人們不禁要問:如此漏洞百出,怎麼能管住權力之手?
不可否認,制度是不偏愛誰的,之所以漏洞百出,關鍵是執行制度的人出了問題。細細盤點不難發現,這些“漏洞事件”背后無一不是有人故意開了口子,走了“后門”,“后門”的背后則是人情、私利,是拿人錢財的腐敗。可以說,“后門”就是最大的漏洞。
盡管從全局看,“漏洞事件”是少數人所為,但危害十分嚴重。它有損於社會公平正義,縱容有權有錢人為所欲為﹔對這些“漏洞事件”不嚴加處理,對漏洞不及時堵塞,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誘發更多的公權私用。
所有公權都來自人民,隻能用來為人民服務,這個道理沒有人不懂,但權力運行起來,面對錢財美色的誘惑,面對上級親友的“說情”,守不住底線的也不是一個兩個人。要規范權力運行,既要有嚴密的制度,也要有嚴格的監督,更要有嚴肅的問責追究。環環相扣、嚴格落實,制度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近來一系列“漏洞事件”發生后人們看到,面對媒體的追問,事發地相關部門或“熱回應”后“冷處理”,或以紀律處分代替追究刑責,或含糊其辭地通報處理結果以求息事寧人,凡此種種都表明,在責任追究環節還有很大的差距。
人們期待“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希望它隻有一個門,沒有僅供少數人走的“后門”。制度產生漏洞原因可能很多,堵塞起來也比較費勁,但若能下決心先把“后門”關上,相信會大大減少目前常見的“漏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