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國內外信息交流無法阻擋,中國人的現代公民意識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公民挺身而出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的權利,監督政府的施政和官員的言行。 |
(四)《南方周末》事件
譚璐美:文章尚未發表,進入2013年就發生了《南方周末》事件,你有什麼觀感?
袁偉時:1月6日開始,網上傳出《南方周末》新年獻詞被篡改,引發報社內外的抗議,微博上更是抗議之聲不絕。經過三天抗爭,事情大體告一段落,1月10日《南方周末》按時照常出版。
此事發生在廣州,但我沒有到過現場,隔岸觀火而已。
首先要准確厘清事件的性質。中國的傳媒是由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管理”的。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誕生了一批面向市場的報刊,為適應讀者的需要,內容豐富多彩,並以講真話著稱﹔領頭羊是《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報》。一些官員適應不了這個變化,一再出手整肅這些報刊。去年五月庹震出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長,變本加厲控制廣州的報刊,特別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報》。於是出現了中國和世界報刊史上前無古人的現象:一家報刊——《南方周末》的編輯工作,從選題到最后定稿,居然都要由一個政黨的省級黨委宣傳部長越俎代庖,最后定案。去年僅《南方周末》被刪稿件高達1034篇,編輯們早已忍無可忍,終於由《新年獻詞》被刪改,導致他們公開抗議。因此,這件事的性質不外是報刊編輯記者維護自己工作的尊嚴和自主權的抗爭。結局是管制者讓步,編輯記者恢復了原有的正常工作權利。
有些人認為這是“境外反華勢力”挑動的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事件,顯然是疑心太重,夸大事實,與實際情況不符。
事件爆發后,各界人士,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持《南方周末》,要求新聞自由。這是社會積怨爆發。在中國憲法真正落實之前,這些聲音不可能消失,怨氣仍會通過各種渠道發泄。
譚璐美:您認為此次事件和《冰點事件》的背景是一回事嗎?海外報道說,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此次中央宣傳部的措施不恰當,預定三月前后更迭庹震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長。
袁偉時:《南周》風波與2006年的《冰點》事件的背景有相同之處:都是當局對媒體的不當干預。不過,《冰點》事件從2006年1月開始,至四月初才了結,歷時整整三個月,而《南周》風波三天多就告一段落。這一現象証明:中國正在變。至於習近平有沒有和如何介入《南周》風波,我毫無所知。
譚璐美:中國人的言論自由的需求不變,您覺得中國憲法何時會真正實現?您說最大的阻礙是落后觀點的官僚們。那麼,非得等待此類官僚們總退休后,才能實現憲政?或是有其他何種可能性?
袁偉時:憲法的實行或憲政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二是限制政府的權力,使之在法治的軌道上運作。
依據這樣的理解和用學者眼光冷靜觀察,我認為憲政正在中國逐步生長。雖然問題仍然一大堆,但不能不看到公民的自由度在擴大,某些權利的保障比過去也有很大進步。與此同時,官員的觀念亦在逐步改變。政府權力不受牽制和監督為所欲為的年代過去了,橫行霸道、貪污腐化的官員隨時都有可能被曝光和隨時受到懲處。
這不是某個人或執政黨的恩賜,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國內外信息交流無法阻擋,中國人的現代公民意識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公民挺身而出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的權利,監督政府的施政和官員的言行。暴力鎮壓之路走不通,願意依法施政的官員逐漸增多。在多種因素的博弈中,形勢比人強,歷史趨勢無法阻擋。
什麼時候中國有完全的憲政?何時中國人能自由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言論自由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這取決於多種因素,甚至偶發事件也會改變進程。我的預測是最快也要十年左右,較大可能是二十年左右,最壞的情況下則要三十年。
譚璐美:國際領土的糾紛,和國內的言論自由斗爭。如您坦率地,用一句話表達中國的現狀的話,該怎麼說?
袁偉時:中國面臨三大難題:制度改革,環境修復,人口重負,需要三十年以上才能真正走出困境。任何人執政都會專心從事國內的改革和發展﹔不可能對外擴張。
(注:本文轉載自“袁偉時--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