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曹林:別把教育反思變成一場仇恨宣泄

2013年02月25日08: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曹林    字號:
摘要:李雙江兒子身上的毛病,肯定與家庭教育無法分開,但這種問題在很多家庭都存在,並不是哪種特殊身份的家庭才會有。去看看那些犯了類似錯誤的孩子,窮二代、官二代、軍二代、星二代、白領二代都有。

這兩天網上網下最爆炸性的新聞,莫過於“李雙江之子獲釋不到半年再涉嫌輪奸被刑拘”。李雙江兒子二次坑爹,而且這一次坑得這麼狠,才出來沒幾天就闖了這麼大的禍、做了這麼齷齪的事情,簡直把李雙江的臉丟盡了。媒體翻出李雙江夫婦當年接受媒體專訪時大談“如何培養合格的孩子”,現在看來,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雖然說兒子是兒子,老子是老子,而且這兒子現在也已經17周歲,不過現在輿論都把矛頭指向了李雙江,談的都是“李雙江之子”。李雙江不要覺得委屈,養不教,父之過,作為父親本就應承擔這樣的責任——教出個好兒子的話,父親臉上有光﹔出個敗類,父親道德聲譽上必被“株連”,何況還是一個“名爹”。公眾對名人有著更高的道德期待和更多的監督,名人靠公眾掌聲滋養,也必須有承擔噓聲的心理准備。尤為重要的是,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跤,而且后一次比前一次摔得更慘,為父者尤其不可原諒。

不過,也不贊成輿論將此案變成一場指向李雙江及其身份的情緒宣泄。雖然李雙江的身份比較特殊,其子的為非作歹也與其教育有很大關系,但批評和反思應該限於這是一個個案的事實,而不應借此渲染和發泄對李雙江身份及其符號的不滿。也就是說,不要將對一起刑事案件的反思,對一個家庭教育失敗的批評,變成一次仇權情緒的發泄。

這件事,很多網絡批評者作了錯誤的邏輯推斷,好像名人的孩子、當官的孩子、富人的子弟,更容易犯李雙江之子的錯、作這樣的惡。好像這種無法無天、肆無忌憚的惡習,是特殊的家庭背景所嬌慣和縱容出來的。理性地審視,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情緒化的判斷。這樣的教育悲劇,不僅發生在明星家庭,不僅是官二代、富二代、軍二代、星二代的事,窮二代同樣會發生,每個普通的家庭都可能發生。

李雙江兒子身上的毛病,肯定與家庭教育無法分開,但這種問題在很多家庭都存在,並不是哪種特殊身份的家庭才會有。去看看那些犯了類似錯誤的孩子,窮二代、官二代、軍二代、星二代、白領二代都有。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個父母都可能犯嬌慣和縱容的毛病,不隻星二代、官二代如此。因為家庭貧困而缺少關愛,或者兒童被留守在家缺乏教育,同樣制造著無數這樣的教育悲劇。隻不過由於身份缺乏“新聞性”,常常遮蔽在庸常的熱點轉移中不被關注和重視。

在這個問題上不要情緒化地貼標簽,不要沉浸在對名人的批評中,沉浸在那種討伐李雙江、看軍二代笑話、鄙視有錢人有權人的狂歡中,而回避了真實的問題。並非因為他是一個歌唱家就更容易犯這樣的錯,李雙江在這樣的悲劇中,更多的是一個父親,而不是一個“軍旅歌唱家”,不是一個“文職少將”。他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教育責任,這樣的失職讓人痛心。但還是應該回到教育問題上進行反思,而不是盯著李雙江的特殊身份。

另一方面,李雙江雖有教育責任,但責任也止於此。微博上那些對李雙江的謾罵、攻擊和羞辱,已經逾越了批評的界限而侵犯到權利,形成了一種可怕的媒體和網絡暴力。

另外,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上也不應被情緒所裹挾而違反職業倫理。李雙江的兒子雖釀大錯,但他是一個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他的權利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媒體不應無節制地曝光他的名字、刊登他的照片、公開他的信息,更不能披露那些未經警方証明的相關信息。一些網絡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而渲染“李雙江之子涉嫌輪奸細節”、“開房細節”、“曾率人輪奸老師”之類信息,讓人反感讓人遺憾。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