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馮鉞:民主制度無法憑空建立

2013年02月27日09: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馮鉞    字號:
摘要:自由民主的實現,除了需要法治、制度的保障外,還需要有相應的社會條件和道德基礎。正如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所說:他們(指當時的美國人)明白,自由的建立需要有道德基礎,而道德的建立又需要有信念做基礎。

我在中東最西化的國家黎巴嫩,看到了蔚藍的地中海、長年積雪的高山,但沒有看到這個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布滿彈孔的大樓,政府機關建筑群周圍密布的坦克、裝甲車,表明那種在西方發達國家成功實施的政治制度,並沒有給黎巴嫩帶來安定。

在1970年代之前,黎巴嫩曾是中東的金融中心、旅游勝地,有“東方瑞士”之稱,但此后內亂不斷,國家一蹶不振。雖然內戰已於上世紀90年代停止,先后上台的政客們也竭力發展經濟,但亂象延續至今,黎巴嫩的黃金時代難以再現。該國的學者們普遍認為,導致這些亂象的主要原因,是當初西方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插手黎巴嫩的內部事務。

黎巴嫩一向與西方國家比較接近,政治制度也類似,但那種彼此制衡、互相監督的理想政治狀態在這裡沒有出現,反而因為各黨派、政治組織勢均力敵、互相掣肘,許多議題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論中,難以達成一致,國家政治生活始終無法穩定。以致有些黎巴嫩學者感嘆,該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各派別勢均力敵,沒有哪一個派別能夠協調、集中各方的意見和力量。

黎巴嫩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這種政治現象耐人尋味:為何競爭性選舉、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通常不會引發破壞性的后果,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卻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導致國家陷入內亂?這種相互制衡並能有效促進國家和社會的平穩、和諧、快速發展的局面,要在什麼樣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下,才能得以實現?

歷史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經濟迅猛發展並帶來物質上的繁榮時,也正是比較危險的時候。經濟發展帶來利益的大變動,各種社會群體利益不斷分化,各種矛盾、沖突往往在這個時期不斷積累,處理不當有可能集中爆發。在這種局面下,若貿然引入競爭性的選舉機制,恐怕隻會加劇社會各群體之間的鴻溝,使矛盾趨向激化,導致社會更加分裂,理想化的相互制約會異化為相互掣肘和內斗。

我認為,比較穩妥的做法是,在原有的社會和政治條件的基礎上,培養社會各群體的民主意識,逐步擴大和推動民眾對社會、政治活動的有序了解及參與。這個過程中,媒體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托克維爾在19世紀所言:媒體自由不單影響政治輿論,也影響著公眾輿論,修正著社會習俗和法律。

分享到:

(責編:知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