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倍在接受美國記者的採訪過程中,將中國愛國主義教育與反日教育等同起來,並認為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中日關系的阻礙根深蒂固。中國確實有愛國主義教育,其中確實有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內容,但從未反對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 |
美國《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21日在其網站刊出採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英文報道, 標題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國對沖突的需要‘根深蒂固’”。這篇報道的內容經中國媒體轉譯后,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日本外務省表示,《華盛頓郵報》的上述報道不正確,並引發了誤解。《華盛頓郵報》隨即回應稱,該報准確引述和詮釋了安倍晉三的言論。但也有中國駐日媒體記者拿到了安倍發言的日文原文,在微博中指出安倍原文中沒說“沖突”、”中國希望對立或沖突“,似乎安倍成了媒體報道不實的受害者。
筆者不得不說,在這個戲劇性的事件中,媒體的注意力現在都被安倍牽著鼻子走,關注於研究安倍接受採訪的日文原文及譯文,《華盛頓郵報》的英文原文和中國媒體從英文的轉譯,而忽視了對安倍的邏輯陷阱進一步揭露。
在外交事務中,人們一直在力圖避免因語言文化差異和表述習慣的不同帶來誤解,但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在中美交往過程中,翻譯錯誤就曾影響過彼此的戰略研判。例如,對於中國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外交方針,美國國防部的翻譯就曾存在很大歪曲,導致美國長期懷疑中國的國防發展戰略。
不過,安倍的言論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決非是翻譯、轉譯的問題,而是其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安倍在接受美國記者的採訪過程中,將中國愛國主義教育與反日教育等同起來,並認為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中日關系的阻礙根深蒂固。中國確實有愛國主義教育,其中確實有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軍國主義的內容,但從未反對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安倍建構的邏輯陷阱,還有另外一個錯誤,即中國共產黨執政——就需經濟高速發展——就需獲取資源——就需掠奪領海和領土(意指釣魚島等,這當然可能引發沖突)——就需反日教育的支持。言外之意似乎是中國為經濟高度發展就需要奪取釣魚島,而這正好需要根深蒂固的反日教育的支持。無怪乎《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撰寫報道時把安倍的觀點總結為“中國對沖突的需要‘根深蒂固’”。不過,事實是,中國經濟發展是靠爭取和平環境換來的,而不是靠沖突或戰爭,今后要繼續高速穩定發展,依然需要和平的環境,安倍的邏輯根本立不住腳。安倍這樣的言論不僅是想激發日本國民對中國的怨恨,也是為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錯誤決策找一個外部理由,從而推卸責任。
雖然“中國對沖突的需要‘根深蒂固’”這個標題是《華盛頓郵報》記者的總結,但這種總結並無不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鑽死摳字句的牛角尖﹔盡管安倍在實際發言中沒有直接使用“沖突”、“中國希望對立或沖突”等字句,但他的錯誤邏輯和錯誤觀點始終非常鮮明,只是他說話曲折,《華盛頓郵報》為了順應美國人的表述習慣,截去了安倍那些繞彎子的套話,從本質上並未歪曲安倍的言論。
安倍的曲折表述和日本外務省的表態像個巨大的陷阱,牽著媒體的鼻子,將媒體與輿論拉入了一場似是而非的爭論,稀釋了人們對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錯誤觀點的關注。不過,安倍的錯誤觀點仍可以被清晰分辨,這樣的言論不僅值得中國警惕,也值得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高度警惕。(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