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曹林:不要忘了傾聽沉默者的聲音

2013年03月08日11: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曹林    字號:
摘要:眾聲喧嘩的信息海洋中,我們需要傾聽真民意——更要傾聽那些沉默者的聲音,分辨那些在兩會輿論場中可能被淹沒的聲音,讓無聲者有聲。最容易被遮蔽的無聲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失衡的輿論下的“無力發聲者”,一類是多數人暴力下的“不敢發聲者”。

  兩會是各個利益群體爭相登台亮相表達訴求的機會。在這個輿論場中,聲音會被媒體放大,會得到高層的傾聽,會形成無法回避的熱點,所以各個階層、各個群體、各個界別都在競爭著媒體的注意力,爭取成為輿論討論的議題,並得到重視。

  眾聲喧嘩的信息海洋中,我們需要傾聽真民意——更要傾聽那些沉默者的聲音,分辨那些在兩會輿論場中可能被淹沒的聲音,讓無聲者有聲。最容易被遮蔽的無聲者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失衡的輿論下的“無力發聲者”,一類是多數人暴力下的“不敢發聲者”。

  都說互聯網的發展給了每個人麥克風,讓每個人有了言說的機會。這只是一種幻覺。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表達門檻,它並沒有消除話語的失衡和言說的鴻溝,很多人仍然被排斥在網絡之外。由於新媒體的發展和微博的崛起,網絡的聲音很多時候被放大了,網絡民意甚至被當成了民意的全部。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網絡民意隻代表了很少一部分“愛在網上表達意見者”的聲音,並沒有充分的代表性。

  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農民工幾乎還在網絡之外——接觸不到網絡的底層人,因教育和技術的障礙不能上網者,不喜歡在網上說話的人,成了網絡時代聲音被屏蔽的失蹤者和無聲者。

  網絡也是一個某種程度上話語失衡、聲音失真、理性失語的輿論場。符合民粹情緒的偏激聲音和極端觀點,反智、反精神、反權力、反強者的聲音常被無限地放大,中庸、平和、思辨、公允的理性聲音卻往往被邊緣化,甚至被淹沒。那裡比的是誰的聲音更高、更能吸引眼球、更能挑逗起公眾情緒,而不是更有思想的附加值、更接近真理。於是,一方面是網絡中滔滔民意,一方面是網絡之外沉默的大多數。

  再來看人大和政協,這種制度化的平台就有了相對全面的代表性,人大的制度安排和政協的界別涵括了盡可能多的社會階層與人群。但由於代表制的不完善和界別設置的局限,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包括進來,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雖然農民工代表和農民代表的比例一直在提高,但其在代表中的比例與其群體的人數相比,還是過於弱小,他們的聲音常常被那些掌握著話語權的人的聲音所淹沒。還有這些弱者:老人、孩子、失能者、殘疾者、邊遠山區一輩子走不出大山的人,他們很少能在兩會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還關注到另一個人群,他們實際上也是這個社會的沉默者。就是官員群體,這個群體看似強大,也擁有話語權,整天在各種場合發言,說的話比誰都多。但實際上,他們也是無聲者。很多時候,他們面對的總是有情緒的網絡輿情,他們不敢說真話。在很多議題上,似乎已經形成了很多不証自明的“政治正確”,比如要取消官員的公車,要破除官員的特權,要削減官員的福利——大家都這麼以為,以至於他們中的一些人,面對媒體時要麼保持沉默,要麼喊一通豪言壯語。

  可是,他們真的這麼想的嗎?很多官員在酒桌上聊的話,跟在面對鏡頭採訪時講的話,並不一樣。有的官員常說的一句話是:這不是採訪,咱們就隨便聊聊,你千萬別寫到報紙上去。他們對輿論有一種恐懼,擔心說真話后會被拍死——實際上已有不少被拍殘的前車之鑒。情緒化的民意,似乎在逼著官員不能講真話,講真話可能受到可怕的懲罰。

  所以,兩會這個輿論場上,應該傾聽那些沉默者的聲音。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