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煙酒茶等“天價”禮品的繁榮的市場泡沫,在三公經費緊縮的情境下破裂,似乎印証了民眾的通感:三公消費對公共財政的無度揮霍,正是一些商品價格虛高、市場虛假繁榮的驅動力所在。手握權力、靠稅收供養的政府機構,不該是高端禮品的消費者。 |
八項規定出台后,緊縮三公經費對市場產生的連鎖反應正持續顯現:去年年底,高級飯店“門前冷落鞍馬稀”﹔24日,媒體報道,往年動輒上萬元一斤的西湖龍井“明前茶”也出現了出鍋即“跳水”的遇冷現象。西湖龍井茶或將是繼茅台、五糧液后,又一個回歸理性的消費產品。
煙酒茶等“天價”禮品的繁榮的市場泡沫,在三公經費緊縮的情境下破裂,似乎印証了民眾的通感:三公消費對公共財政的無度揮霍,正是一些商品價格虛高、市場虛假繁榮的驅動力所在。而諸多商品之所以顯得高端、喊出天價,恐怕也正是因為無節制的公款消費“不差錢”。
私營企業或個人的合法收入怎麼花,也許我們管不著﹔但手握權力、靠稅收供養的政府機構,不該是高端禮品的消費者。“去年這個時候,已有單位來訂購幾百斤的高檔西湖龍井新茶,但今年再致電詢問,對方直接表示暫時不需要。”茶商的話道出中高端茶葉價格“跳水”背后的原因。
據統計局數據,2012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8000元,而往年一斤西湖龍井“明前茶”動輒上萬元。官員一杯茶,喝掉百姓一個月的收入。這個對比,實在刺眼。政府財政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常識,也是最基本的權力倫理。誠如李克強所言: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但從三公消費的揮霍場景來看,各地政府的日子過得不但不緊,有些更近乎奢華甚至糜爛。
權力在三公消費上高端了,那麼必然導致在民生支出上的低落﹔公帑成為權力嘴上的膏腴,那麼民眾必然難以更好更完全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而政府財政也不可能轉化為公共所需、民生福祉。
此次天價龍井遇冷,一方面應看到八項規定的威力,和新一屆政府在反對腐敗浪費、壓縮三公經費上的決心﹔另一方面更啟示我們,要讓權力“過緊日子”成為常態,除了頂層提倡,最要緊的還是建立節制權力的剛性制度。隻有將三公消費關進制度的籠子,公共財政才能發揮其在公共領域的效用﹔也隻有實現信息的透明公開,引入常態化、多方位的監督,政府財政才能用在發展的“刀刃”上,真正轉化成民生福祉。
讓三公消費回歸理性,更是讓權力倫理和政治文明歸位。三公消費的揮霍無度,緣自權力的無所約束,其透支的不僅僅是公共財政,更是政府的公信力。過緊日子的政府,才能贏得民眾信任。坐在豪華辦公樓、吃著奢華盛宴、喝著高價茅台、龍井的政府,高高在上地處於權力的雲端,又怎能感知民生疾苦?
龍井價格逐漸回歸理性,某種意義上而言,是權力回歸本分結果。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更希望這種本分能夠長久地保持住。而要實現這種持續和長久,就必須健全制度、完善監督,徹底管住政府的錢包。
(作者時言平,海外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