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公消費原本就詬病多多,不僅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還影響了百姓對公平社會、法治社會的信心。可以說三公消費不僅僅是一種嚴重的浪費和腐敗,還是社會更好發展和前行的攔路虎。黨和政府之所以痛下決心治理三公消費和腐敗,就是深刻地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再次証明了原來那個表面繁華的消費市場背后是多麼讓人驚心。 |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2年12月的增速下降了2%,媒體稱,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的出台引發高檔消費的狂降。發改委判研經濟形勢擔心當前經濟市場需求不足(3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經濟觀察報》)。
三公消費原本就詬病多多,不僅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還影響了百姓對公平社會、法治社會的信心。可以說三公消費不僅僅是一種嚴重的浪費和腐敗,還是社會更好發展和前行的攔路虎。黨和政府之所以痛下決心治理三公消費和腐敗,就是深刻地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再次証明了原來那個表面繁華的消費市場背后是多麼讓人驚心。
消費市場低迷的現實,通過數據來看惹了禍的是“嚴管三公”,而其背后的問題卻是收入的差距、貧富的差距、分配的不公。
一是普通民眾確實很想消費,可是手中的“幾兩銀子”還是舍不得花掉。因為要積攢下來為后半生做保障。對於這樣的現象,有專家認為這是民眾不懂“享受生活”,還提出了“花明天的錢辦今天事”的邏輯,但是,沒有收入的增加,沒有“后顧無憂”的社會保障,再大的剛需也不會讓收入低端群體用手中的銀子拉動消費。
二是富人很想消費可是他已經無處消費。有錢人也想消費,可是他把錢往什麼地方消費呢?該吃的都吃了,不該吃的也吃了﹔該住的都住了,不該住的也住了,一個人都擁有幾十套房產了,還咋呼著要放開市場……你用什麼樣的辦法才能讓他們拉動內需,拉動“外需”還差不多,移民國外、消費奢侈品,用中國的錢活躍了國外的市場。
有錢的不要花錢,沒錢的想要花錢卻花不起,這就是分配不公給社會帶來的弊端,更影響著內需的拉動。正如房產市場一樣,剛需確實存在,可面對撼不動的高房價,老百姓也隻能望而卻步。需求不夠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無力承擔而已。這不是觀念之痛,這是分配不公的現實之痒。貧富差距才是消費低迷的罪魁。
消費低迷是個現實,但用低迷的“疼”,換取黨風廉政建設的“快”是值得的。原本就是病態,如今健康了,應該是高興而不是擔憂。如果真的要擔憂的話,還是擔憂擔憂如何用貧富差距的縮小,用收入分配的公平,換取真正健康的消費市場,而不是用三公消費的肩膀來苦苦支撐泡沫般的假繁榮。(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