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張楠之:莫言舊居將成另一個“雷峰塔”? 

2013年04月08日08:40    來源:湖南紅網        字號:
摘要:只是,文化如果只是進入了一個人的大腦,而沒有化為他的行為,這樣的文化便是虛的“文”,而沒有“化”,更沒有“氣”。或者說,很多人對文化的看重,還只是停留在“葉公好龍”的階段。

清明期間,在山東高密平安庄,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涌向莫言舊居沾“文氣”。記者注意到,從去年的“拔蘿卜”到現在的“摳牆皮,挖磚塊”,持續的人流對莫言舊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4月7日《京華時報》)

杭州西湖邊上的雷峰塔倒掉之后,魯迅先生在其《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記錄了該塔倒掉的原因,即“鄉下人迷信那塔磚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於是這個也挖,那個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於是,魯迅先生感嘆道:“僅因目前極小的自利,也肯對於完整的大物暗暗地加一個創傷。”

近百年后的今天,這樣的對“大物”的破壞,仍然在不斷上演,破壞的原因雖然各不相同,究其實質,卻沒有什麼區別。正像把雷峰塔的磚挖回家裡也避不了凶化不了吉一樣,無論是拔莫言家的蘿卜,還是摳莫言舊居的牆皮,挖莫言舊居的磚塊,也不可能沾上什麼“文氣”,否則,整天沾“文氣”的鄰居們,沾了這麼多年,怎麼沒有成就如莫言者?

九十多年前從雷峰塔上往下挖磚的人,對於這磚的“逢凶化吉”功能可能是深信不疑的,但在科學知識普及的今天,那些從莫言舊居上“摳牆皮,挖磚塊”的人,也未必真的相信這麼做就能沾上什麼“文氣”。只是,這種到哪裡都要留下點什麼或拿走點什麼的習慣,這種“僅因目前極小的自利”,便“對於完整的大物暗暗地加一個創傷”的惡習,近百年來卻沒有什麼改變。正如魯迅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所說的那樣,“龍門的石佛,大半肢體不全,圖書館中的書籍,插圖須謹防撕去,凡公物或無主的東西,倘難於移動,能夠完全的即很不多。”

所以,我們可以在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文物上看到“某某到此一游”之類的或寫或刻的留言,可以看到各色人等騎跨在文物上拍照,可以看到各種名貴花木被攀折后的斷枝殘葉。這些陋習,不是普及多少科學知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因為,決定著這些陋習是否存在的關鍵,不再是是否迷信,而是人的素質。

莫言的家鄉,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方鄉村,他的舊居,也不過是普通鄉村裡的普通老屋而已,原本並無特別之處。純粹以觀景而論,任何一個景區都比這裡要好看得多。所以,游客們選擇到莫言的家鄉一游,看看舊居,沾一沾“文氣”,顯示了人們對文化的重視,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一件好事。

只是,文化如果只是進入了一個人的大腦,而沒有化為他的行為,這樣的文化便是虛的“文”,而沒有“化”,更沒有“氣”。或者說,很多人對文化的看重,還只是停留在“葉公好龍”的階段。對文化的追求,對文人的崇敬,對舊居的看重,更多的應該化為提升自身修養的行動,使自己的素質、品味得到提升。而這種提升,最基本的,就是從不亂刻亂畫、亂摳亂挖做起,做一個有文化有素質的人。(張楠之)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