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如果排名僅僅是為排名次,甚至於為利益所驅動,盲目追求虛榮,那就失去了排名的初衷。畢竟,排名只是一種形式,大學的各個系統和組織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不同的大學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其全面衡量的標准和指標各不盡相同。 |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10日公布了包括中東地區在內的亞洲大學100強排行榜。日本的22所大學榜上有名,數量居於首位。17所大學上榜的中國台灣地區位居第2,中國大陸以15所大學上榜名列第3。(4月11日環球網)
大學排名由來已久,近年來,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排名、國內大學排名屢見不鮮。據稱,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准,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量化評鑒,再通過加權后形成的排序,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
至於英國《泰晤士報》這份亞洲大學100強排行榜具備多少權威性暫且不說,筆者認為,重要的是,既無須為排名所累,也應該看到自身的差距,扎扎實實走好自己的路。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很多國內大學熱衷於排名,其花樣不斷翻新,甚至一浪高過一浪。應該說,一些大學的排名,確有合理之處,通過對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進行評估和排名,進而增強競爭的活力,確為必然之舉。
但是,如果排名僅僅是為排名次,甚至於為利益所驅動,盲目追求虛榮,那就失去了排名的初衷。畢竟,排名只是一種形式,大學的各個系統和組織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不同的大學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其全面衡量的標准和指標各不盡相同。
因此,無須對排名過分看重,為名所累。關鍵在於要走出自己的路子,結合自身實際,辦出自己的特色,以獨特的、優良的辦學特征取信於民。況且,猶如《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THE”負責人表示的那樣:“日本的大學在政府財政投入及國際化方面已開始較中國等略遜一籌,不可大意。”
隨著國家促進教育優先發展,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渠道的實施,為大學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隻有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培養合格人才作為首要任務,突出質量,強化特色,才能全面推進高水平高質量的大學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名牌大學。(王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