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顧德寧:校園命案要重視 也不要無邊解讀 

2013年04月19日08:48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摘要:常也不合情理和實際,比如學業、就業競爭和壓力到處都有,人際關系的復雜和微妙也大致一樣,都難以解釋犯罪。如果這兩起中國大學裡的命案“折射”出“教育缺失”,那美國頻頻發生的校園槍擊案又“折射”出什麼?

這幾日,對大學校園內發生的命案,媒體的關注似乎過了頭。先是紛紛爭做“福爾摩斯”,現又開始“玩深沉”,昨日已“折射”到“教育的缺失”,延伸到“制度的缺陷”……下一步會議論和挖掘什麼?80后的道德淪陷?

或許這就是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兩起普通刑事案件,一起顯然是打架失手,另一起案情未清。我們應該給刑偵的警方多一些時間,媒體要耐心一點,不要添亂,更不要做“媒體審判”。

有一點現在是清楚的,兩位風華正茂的大學生逝去,讓人心痛。奪取他們寶貴生命的同學也是風華正茂,雖然也令人惋惜,但如果他們犯了罪,就必須得到法律的懲罰。這個過程和結果都要依法。作為普法教育的案例,對此展開適度討論,引起更多人和全社會對生命的敬畏、對法律的恪守和對安寧的珍惜,有一定益處,但如果這類討論漫無邊際,信馬由?,甚至胡亂牽連或亂挖背景,反而會失去以案說法的本義,也影響到犯罪防范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我們這樣提醒,是有以往經驗的。例如,對藥家鑫開車撞人后再補8刀殺死傷者案例的眾多媒體報道中,對其犯罪與我國社會和教育背景的關聯,明顯有一些過度“泛化”和“發酵”,實際普法效果並不好。一例惡性刑事案件有些被“娛樂化”,花絮太多。對此,我們要有一點教訓,不要反復再三。

一起命案,無論發生在哪裡,要說與背景沒有一點聯系,也不可能,畢竟凶手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但近年來,確實有一些犯罪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教育的背景,有一定的“孤立性”和“偶發性”,如“奧斯陸槍擊案”。因為,無論在何地和何國,或富或貧,有什麼樣制度,經過什麼樣教育,個體行為和對人性的冒犯常充滿復雜性,一個人犯罪的一瞬間,真是難以捉摸,人們可以做各種分析,但也不宜都上升到社會、制度和國家層面,做不必要的“關聯”剖析,這同樣也會添亂,也有惡果。而且,常常也不合情理和實際,比如學業、就業競爭和壓力到處都有,人際關系的復雜和微妙也大致一樣,都難以解釋犯罪。如果這兩起中國大學裡的命案“折射”出“教育缺失”,那美國頻頻發生的校園槍擊案又“折射”出什麼?

建立法治和富足的社會,努力改善民生,完善各種制度,還有從小系統教育孩子保持對他人和自己生命的敬畏和善意,社會和學校有很好的心理疏導通道等等,當然都可以大大降低社會的犯罪率。但無論何時和何種情況下,與社會背景關系不大的惡性犯罪個案,甚至大案,總是可能突如其來地發生。對此,我們要有准備,如在威懾、制止和懲罰犯罪行為的力量上不可有一日鬆懈和削弱,但也不要過度慌張和無邊解讀,不可自亂陣腳而影響自信。(顧德寧)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