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晶報:別讓捐款成為負擔

2013年04月22日08:49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誠如王石所言,“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盡到了就好。在號召捐款方面,媒體和輿論也不應過度營造一種“比捐”的氛圍,讓企業和個人在這種“隱性強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壓力。

慈善不應成為負擔。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盡到了就好。在號召捐款方面,不應過度營造一種“比捐”的氛圍,讓企業和個人在這種“隱性強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壓力

從雅安地震進入公眾視野的那一刻起,已有不少單位和個人加入了捐助的行列。眼下的當務之急仍是搶救生命,而再往后,則是繁重的災民安置和災區重建工作,各界的捐助活動也會掀起高潮。

說到地震捐款,不少人或許對汶川地震時期的情形記憶猶新。彼時山河失色,舉國同悲,人們都希望能為災區做點什麼,捐款成了表達愛心的最好載體。愛心無從度量,款項則可比較,一些人將捐款的多少作為衡量他人道德水准的標尺,發現誰沒捐或者捐得不稱自己心意,便發起猛烈攻擊。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王石身陷“捐款門”事件。汶川地震發生后,萬科為災區捐款200萬元,在當時,這筆款項同動輒上千萬的捐助相比,確實不算多。此后,王石又作出諸如“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的表態,結果成為眾矢之的,飽受質疑與批評。迫於輿論壓力,王石在災區為“捐款門”事件公開道歉,萬科公司也隨即提出捐助1億元重建災區的方案。但即便如此,一些人仍然不依不饒。現在回過頭再看這件事,再咀嚼一下王石說過的話,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善款是傳遞愛心的載體,捐多捐少都是心意,就算不慷慨解囊,也不能成為判定道德水准低下的依據。將捐助活動化為道德大棒向他人揮舞,本質上是一種無知和霸道,同善與愛並無太多關系。

而在形形色色的強捐、逼捐和比捐背后,更暗藏著利益和算計。一些單位領導將捐款同政績挂起鉤來,生怕自己單位的捐款總數落於人后,丟了顏面,引得上級不快,因此不惜採用各種方式逼捐。還有些單位同各類慈善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強捐背后隱匿著權錢交易、資源交換等上不得台面的勾當。當捐款同權力和心機纏繞一處,隻會變得面目全非。

誠如王石所言,“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不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盡到了就好。在號召捐款方面,媒體和輿論也不應過度營造一種“比捐”的氛圍,讓企業和個人在這種“隱性強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得不多捐的壓力。

再過幾天,各式各樣的捐款活動會密集出現。政府也好,企業也罷,應該倡導和宣揚的是一種健康的、可持續的慈善文化,而不是大搞動員式的慈善秀。捐助榜可以有,但不必過分渲染比較,相關單位更不能給員工下達硬性指標,讓捐款成為負擔。(晶報)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