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親子買凶殺害父親、姐姐,這個驚悚的案件是一起不折不扣的人倫悲劇,其間交織的血與淚、愛與殤、親情與決絕,無法不讓人驚愕而黯然。拋開這些,高考是其中一個不容忽略的關鍵詞。 |
5月12日凌晨,河南省周口市發生一起殺人案,高某和女兒在家中被殺。經警方調查,高某的兒子高煒晟涉嫌雇凶殺人。
親子買凶殺害父親、姐姐,這個驚悚的案件是一起不折不扣的人倫悲劇,其間交織的血與淚、愛與殤、親情與決絕,無法不讓人驚愕而黯然。拋開這些,高考是其中一個不容忽略的關鍵詞。
相關報道稱,高某對高煒晟期望很高,他想讓兒子自己奮斗,靠考取好大學謀前途。高煒晟也多次和朋友抱怨,家裡想讓他考一個好大學,但他感覺自己辦不到。終於,在距離高考還有26天的時候,他不堪重壓,實施了預謀已久的“殺人計劃”。
高壓之下便雇凶殺親,這當然是極端的案例。但每年的高考前夕,總有悲劇浮現。日前廣州濠頭中學一名高三生墜樓身亡,原因是高考壓力過大,導致他產生精神問題﹔更早之前,珠海一學生要放棄高考轉當賽車手,在母親勸阻的過程中差點駕車撞倒母親……高考沒有“原罪”,但與高考有關的悲劇卻不勝枚舉。
毋庸諱言,隨著高校大規模擴招,大學的門檻也不再高不可攀。去年的統計顯示,一些省市的高考錄取率高達80%甚至90%,隻要成績尚可,邁進大學之門委實容易。但為何高中學子仍然感到“壓力山大”?究其原因,考大學雖易,但名校資源依然“以稀為貴”,莘莘學子仍要面對“擠獨木橋”般艱難的現實競爭。科舉時代雖早已遠去,但高考仍被包括家長在內的全社會賦予了過多的價值期許,仿佛考上好大學便能實現命運的華麗轉身,生活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人說,中國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准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於孩子們活得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人去想。這種判斷看似輕率,實則不無道理。對孩子固然不必溺愛,但也不能走入另一個極端,把高考當成教育的全部。
我們的教育不能隻培養會考試的孩子,而要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如果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如果家長對孩子“下死命令”必須考上名校,如果全社會都認可考上名校就“一俊遮百丑”的功利片面教育觀,那就必然會產生一些病態甚至是危險的后果。
因此,家長和學校不應過多渲染高考的重要性和緊張程度,相關教育部門也應該不斷改進高考制度,逐步革除一考定終身的痼疾。對要參加高考的孩子,少一些“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高壓手段,少一些“棍棒之下出成績”的偏見,更要少一些“成王敗寇”的簡單粗暴的評判,別讓孩子在參加高考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好像稍有閃失,就會前途盡毀。
高考不是洪水猛獸,考得好不會就此一帆風順,考不好也不會因而墜入深淵、永世不得翻身。人生之路很長,高考不過沿途一站,放平心態走過,回首皆成風景。
(王石川,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