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海外網>>評論

德媒:中國經濟“硬著陸”並未出現

2013年09月16日07:40|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摘要:在過去20年裡,中國經濟飛速增長,有時年增長率高達兩位數。現在,經濟增長動力減弱:2012年經濟增長7.7%,為1999年來的最低增幅。

資料圖:上海張華?集裝箱碼頭俯瞰。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資料圖:上海張華?集裝箱碼頭俯瞰。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參考消息網9月15日報道 德國《商報》9月13日刊登題為《硬著陸並未出現》一文,作者為德國漢高集團董事長卡斯珀·羅爾施泰德。文章說,在過去20年裡,中國經濟飛速增長,有時年增長率高達兩位數。現在,經濟增長動力減弱:2012年經濟增長7.7%,為1999年來的最低增幅。人們因此看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終結了嗎?

  不是這樣的。文章指出,有關“中國硬著陸”的說法言過其實。

  中國在過去半年裡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人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有13億人口和數千年歷史的國家不總是能用西方的標准來解釋。想要相互理解,就應該對話,而不僅僅是談論對方。

  文章稱,談及中國的“危機”時,人們往往會提出如下因素:國家壓低人民幣幣值過久,同時又提供了太多貨幣﹔而這又導致投資不當,工業產能過剩和房地產過熱。根據這種“危機論”,中國不再能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因為西方顧客的需求減少了﹔此外,還有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結構挑戰、環境破壞、貪污腐敗和民主方面的不足。

  文章指出,關鍵問題是:中國的市場能否發展出足夠強大的力量來增強競爭並長期維持經濟穩定增長?國企和銀行業究竟有沒有能力在更自由的競爭環境中存活下去,能不能承受更高的利率水平?中國能否成功從國家投資政策推動的經濟增長過渡到由服務業和私人消費支撐的經濟增長?

  文章說,人們在考慮這些問題時,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中國在過去20年裡實現了怎樣的飛躍,以何等規模改善了數億人的生活條件。這個國家正處在步入下一發展階段的過渡期。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比從前減緩,但這不單有中國自己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於歐洲的需求減弱。

  此外,文章認為,經濟增長放緩絕對也是有意為之。中國的新政府由此表明了推進經濟改革的意願﹔人們在反思過去那種咄咄逼人的經濟增長方針。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似乎必須保持8%的經濟增長率,從而為數百萬求職者提供工作,並由此避免社會呈現緊張狀態。但在今天,這樣的增長率不再是必要的。因為求職者的數量正逐漸減少,同時結構轉變正在展開——方向是加強創新、私人消費和服務業。

  中國領導人認為這一發展趨勢在將來具有特殊意義。城鎮化和國內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最近,在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的推動下,零售額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

  文章指出,而在消費領域之外,工業也在繼續增長。中國對越來越多的制造商來說變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中國已經是全球頭號機械制造國——產量是美國的兩倍多。汽車業也繁榮興旺。2012年,轎車和皮卡銷量超過中國的隻有美國。

  中國剛剛有半數民眾居住在城市。在今后幾十年裡,城鎮化還將推進。到2025年,擁有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將增加到220多個。而屆時在歐洲具有這種規模的城市隻會有35個。

  因此,文章表示,對效率更高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的需求會增加。這一方面是為了推動經濟繼續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鑒於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可持續發展這個話題在中國越發受到重視。毋庸置疑,中國在今后20年面臨巨大挑戰——在經濟上、政治上和社會上。但這是經濟增長的代價,而中國的經濟增長整體而言仍將顯著超過全球經濟增長。

  文章說,如果說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有什麼問題,那麼問題其實來自歐洲。這裡的根本性風險遠未被清除。就此而言,歐洲人在對中國指手畫腳和唱衰亞洲市場之前,應該先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而在中國和亞洲,未來才剛剛開始。

【相關新聞】

路透社:中國經濟轉型將再次震撼世界

  外媒稱,對美國緊縮貨幣政策的擔心已經消退了很長時間,現在一個更深刻的問題仍困擾著全球決策者:如何面對中國經濟改革的第二階段。

  路透社9月11日報道指出,中國經濟改革的第一階段是工業化,震動了世界。在滿足中國對自然資源需求的過程中,大宗商品生產國出現了經濟繁榮。上個十年增長最快的十大經濟體中有六個在非洲。大量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奪走了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就業機會,但也幫助抑制了通貨膨脹,第一次使數千萬人能負擔得起大量消費品。

  報道認為,中國第二階段的發展將同樣產生巨大影響。消費將從投資手中接過增長的指揮棒。服務業作為經濟的一部分將迅速增長,而工業將收縮。依靠廉價勞動力的大宗商品密集型大規模生產將讓位給更綠色和清潔的生產方式。由受過更好教育、效率更高的勞動力利用新技術增加的價值將更多地留在中國而不是流向跨國公司。

  不管怎樣,這是計劃。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研究員李健說,今后二三十年,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最有力的引擎,但是不會再僅僅加工進口的原材料和供再次出口的部件。他說:“中國已經意識到不能再盲目地依賴於投資和出口作為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所以中國的需求會更加平衡。”

  報道稱,中國新任領導人將在11月份的一次全體會議上通過改革藍圖。沖破既得利益集團對新經濟模式的反對將是對新任領導人的嚴峻考驗。中國的改革也將對全球經濟構成許多挑戰。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菲利普·謝萊肯斯說,北京正在實行的改革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隨著中國的改變,整個世界也將改變。

  報道指出,總的說來,出口大宗商品的發展中經濟體受到的影響將大於富國。當然,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應該會促進大宗商品進口國的增長並降低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

  鐵礦石就是一個例子。由於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吸收中國需求減少帶來的供應過剩,今后幾年鐵礦石的價格可能會下降,據估計,到2015年價格會下降一半。

(責編:張婷)

分享到:

經濟

時政國際評論台灣華人文史財經

最新熱點>

東莞理工城市學院要求新生簽“生死狀”

3D《狄仁杰之神都龍王》魅惑劇照曝光(高清)

熱圖>

視頻>

論壇熱帖>

熱點推薦>

婁煩國土局職工被舉報開礦 五年后升任所長

老人摔傷致死 “意外事件”折射養老問題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