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南粵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24日07:1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目標艱巨,任重道遠。真要治理好大氣污染,從立法到執行,環環扣扣都是不得不直面的問題。細則出台之后,關鍵還得看怎麼去真抓實干。 |
當城市的藍天數字像“黃鼠狼看雞”一樣日漸稀少的時候,“史上最嚴”的環保政策,也許可以適度安撫民眾的焦慮。日前,環保部、發改委等6部委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實施細則在提出一系列防治硬措施外,明確表示,在重污染天氣情況下,重污染企業限產停產、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業、機動車限行、中小學校停課。
毋庸諱言的是,近年來,伴隨著GDP的急速飆漲,中國生態環境確實承載了過重的壓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空氣污染形勢嚴峻,加快治理空氣污染刻不容緩。目前全國113個重點監測PM2.5的城市,有80%城市不達標,譬如北京,空氣質量改善至少要提速2-3倍才可以完成規定的目標。
從9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新鮮出爐,短短不過一周左右的時間。這足以說明頂層設計對大氣治污問題的姿態與取向,而媒體也普遍將之解讀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全面提速”。
只是,治理大氣污染,提速還不夠,關鍵還須“提神”。
眼下的大氣污染,涉及能源結構、產業、交通、建筑、農業及社會生活等六方面。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又或者各人自掃門前雪,再好的制度安排也終究是紙上談兵。“提神”的制度,應當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嚴於問責。譬如根據實施細則,“國務院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人民政府和企業。”目標有了,誰來監督、誰來問責、如何厘清權責利之間的關系,這都是亟待回應的核心問題。
根據大氣治理“國十條”,國家每月公布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和最好的10個城市的名單。各省(區、市)要公布本行政區域內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鍵表示,之所以要進行空氣質量排名,目的是為了監督地方政府,“老排在最后一個,那市長你自己看著辦。”但也正如不少論者所言,要是“市長”不怕丟臉,基於官德之上的道德自覺能倒逼出稱職的職能作為嗎?
二是管好錢事。治污既關系到投入,也關聯到污染產業的產出。這裡應該有三個層次:首先是地方政府要舍得為干淨的空氣讓“錢”。譬如根據大氣治理“國十條”,到2017年,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那麼,地方財政會不會繼續“戀戰”?
其次是防控大氣污染不能總想著收錢。在不少城市,機動車對環境空氣中PM2.5的貢獻率達到15-20%,而在中心城區,機動車已成為大氣污染的最主要來源。於是,“擁堵費”、“排污費”等收費創意不絕於耳。這是順勢而為還是趁火打劫?
最后是公共財政投入,2012年中國財稅雙雙破十萬億,在此背景下,中央財政當對大氣治污有所作為,如果繼續“隻點菜、不埋單”,再好的制度設計,恐怕也會效果寥寥。
1987年出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最近一次修改是2000年,迄今已有13年之久﹔而按照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要分別下降25%、20%、15%以上。目標艱巨,任重道遠。真要治理好大氣污染,從立法到執行,環環扣扣都是不得不直面的問題。細則出台之后,關鍵還得看怎麼去真抓實干。
(鄧海建,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