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高望:周邊外交需要更多“中國方案”助力

2013年10月28日07:23|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要建立新的紐帶,不能糾結於傳統和固有的分歧,而是應大力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

這個10月可謂是中國的周邊外交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月內的兩次出訪都與周邊外交有關。10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更是把周邊外交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說起中國的周邊外交,不能不提及古代東亞地區的“封貢體系”。在這種體系下,中國和周邊地區的關系主要依靠冊封的等級秩序、“厚往薄來”的義利關系、提供安全保障三方面來維系,這也就是當時周邊藩屬“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真實反映。然而到了清末,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無論是“硬實力”還是 “軟實力”都處在收縮狀態,“封貢體系”無法維持,自然而然就崩塌了。

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在有些國內輿論看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呈現得更多的是沖突的一面,因而近年來諸如“嚴峻”、“惡化”等詞匯來常常用來描繪中國周邊態勢。此外,還有境外輿論懷疑,中國崛起后試圖恢復以前的“封貢體系”並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這兩種論調有一定的市場,但完全不值一駁。因為前者隻聽見區域內少數人的幾聲聒噪,未看到整個區域合作融合的大趨勢﹔而后者無視現代國際關系早已破除專制時代的等級制度,恢復“封貢體系”早已沒有可能性。

舊的已去,新的要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要建立新的紐帶,不能糾結於傳統和固有的分歧,如果眼光囿於一處,就會錯失發展的良機。與周邊國家發展合作的“增量”越多,糾紛和分歧就會被“稀釋”得越小,成為前進中絆腳石的比例就會越來越低。現在解決起來很棘手的問題,以后或許就不成為問題。因此,中國與周邊國家需要打造“利益共同體”,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要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於我國發展,同時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

當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力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比如推動中國和東盟、中國和日本韓國兩個自貿區的建設。如果在東亞地區形成了規模超過20億人口的自貿區,受惠最多的無疑是區內的民眾。當然,一些具體合作項目的構想和實施更能激發企業和地區參與的積極性。

高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成功引進吸收並創新了高鐵技術,修筑了超過一萬公裡的線路,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高鐵網絡。李克強總理出訪東南亞時不遺余力地“推銷”中國高鐵,近日東盟各國經貿部長從上海乘京滬高鐵赴北京,更是一次名符其實的“路演”。這不僅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新的機遇,還能為東南亞國家形成“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的迅捷交通體系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越來越多類似於高鐵的“中國方案”助力。如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已不再僅僅是個構想。它們的出現,豐富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和內涵,並會最終在未來數十年造福區域內的廣大民眾。

(高望,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張婷)

分享到:

外交,經貿

時政國際評論台灣華人文史財經

熱圖>

最新熱點>

白岩鬆談胡萬林:他可能不懂醫學 但太懂中國人

娛樂炫圖>

視頻>

論壇熱帖>

熱點推薦>

故宮東華門內食堂疑發生命案 兩人被殺(圖)

嶗山逃票地圖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學生跳崖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華商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