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18日09:11|來源:環球網|字號:
12月13日上午,海軍新型導彈護衛艦——三亞艦交艦暨入列命名儀式在三亞某軍港舉行,標志著該艦正式交付使用並加入中國海軍戰斗序列。
環球網12月18日報道 澳大利亞《亞洲防務評論》雜志12月刊文章對亞洲各國海軍主要水面戰艦力量進行了盤點,稱該地區海軍主要水面戰艦由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就中國而言,文章稱,中國致力於打造一支能夠保護其海上航道的海軍力量。為此,其正尋求更多性能優秀的驅逐艦,中國於今年中期完成的三艘最新型052D型“旅洋III”型驅逐艦,試圖效仿美國的“宙斯盾”作戰管理系統(CMS)防空體系結構。文章還稱,解放軍海軍現役26艘驅逐艦,近半數為051型“旅大”級,其中許多缺乏防空能力和/或反潛戰能力。其現役約50艘護衛艦,但半數為053型“江湖”級,該級護衛艦沒有任何防空能力,而且其艦殼搜索/攻擊聲納也限制了這種護衛艦的反潛作用。
驅逐艦起源於上世紀初,到冷戰時,這種艦艇不僅是用於保護高價值商用軍用船隊的一種平台,還成為對敵發動魚雷的一種工具,盡管艦對艦導彈的發展,降低了魚雷在反艦作戰中發揮的作用。現在,多數驅逐艦都部署有艦對艦導彈,執行反水面戰任務。與此同時,護衛艦也從一戰時期的反潛戰單桅帆船,演變成一種多用途護航艦艇,通常用於執行反潛戰任務,但也配備有可執行反水面作戰任務的導彈。除此之外,護衛艦還配備有艦對空導彈,能夠執行較為有限的防空任務。一些亞洲艦艇仍在沿用這些經典定義,但有些艦艇歸入驅逐艦的類別有些牽強。例如,日本“日向”號被稱為“直升機驅逐艦”,但事實上它卻是一艘反潛直升機航母。文章把亞太地區劃分為印度洋、南海、東亞和澳洲四個地區,對比了亞洲各地區的海軍實力。
東南亞多國海軍配備中國護衛艦
印度洋地區明顯由印度海軍主導,印度海軍列裝有3艘“德裡”(Delhi)(15計劃)級導彈驅逐艦以及8艘俄制“拉吉普特”(“卡辛”II)級驅逐艦。印度海軍的區域防御系統已經過時,但部分“德裡”級驅逐艦因配備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的“巴拉克”SAM艦空導彈系統,提高了其艦艇的區域防御能力。“巴拉克”艦空導彈系統的“巴拉克-1”艦載點防御系統和“巴拉克-8”區域艦載防御系統將成為3艘在建“加爾各答”級(15A計劃)驅逐艦的中堅力量。有報道稱,印度希望採購7艘“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和4艘改良型“班加羅爾”級驅逐艦。
印度海軍列裝有約12艘護衛艦,其中多數(“哥達瓦裡”級、“布拉馬普特拉”級和“尼爾吉裡”級)是以英國“李安達”級(LeanderClass)護衛艦為基礎設計的。除“尼爾吉裡”級護衛艦外,其余護衛艦均無反潛作戰能力。這些護衛艦是有用的,但正在逐漸被更強大的國產“什瓦裡克”(17計劃)級隱身護衛艦和俄制“塔爾瓦”(1135.6計劃)級護衛艦取代。這兩種艦艇都是非常強大的多用途艦艇,新德裡已經分別訂購了7艘和9艘。另有報道稱,新德裡計劃加購另外8艘“塔爾瓦”級和7艘“什瓦裡克”級護衛艦。
除印度海軍之外,其他東南亞國家多配備了由中國研制的護衛艦。印度鄰國巴基斯坦已或在接收11艘艘護衛艦,其中包括6艘“啟明星”級(Tariq)護衛艦,該級護衛艦屬於反潛戰艦艇,具有一些反水面戰能力。在這個十年裡,這些護衛艦將被中國F-22P“劍”級護衛艦取代。“劍”級護衛艦以053型“江衛”級護衛艦為基礎研制,四號艦PNS Aslat號預計將於2014年4月交付。巴基斯坦希望添購6艘FFG 7“奧利弗-哈澤德-佩裡”(Oliver Hazard Perry)級護衛艦。該級護衛艦也為多用途艦艇,雖然目前巴基斯坦海軍列裝有這種護衛艦,但該級護衛艦並無防空能力,因為其過時的導彈發射裝置已被拆除。這些護衛艦可能需要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阿德萊德(Adelaide)級護衛艦相似的升級,以成為真實意義上的護衛艦。對於印度來說不幸的是,2012年12月,“劍”級“佐勒菲卡爾”號導彈護衛艦試射了一枚對陸攻擊導彈。不過,不清楚其試射的導彈,是改良型中國海鷹機電技術研究院C802反艦導彈,還是一款專門為該級護衛艦研制的巡航導彈。
孟加拉列裝有兩艘分別由韓國與中國建造的護衛艦,后者缺乏防空能力。另外其還有三艘用於訓練的舊式皇家海軍護衛艦。據報道,孟加拉已從中國訂購了幾艘053H2型“江衛I”級多用途護衛艦,並計劃採購更多改良型“蔚山”級護衛艦。孟加拉還從美國採購了一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將為其進行升級,配備C-802反艦導彈和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的FM-90防空導彈。鄰國緬甸最近正採購更大的水面戰艦,從中國採購了兩艘二手053H1型“江湖II”級護衛艦,據報道還為其配備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研制的C-803反艦導彈,該國還計劃建造兩艘“江衛”級護衛艦。
泰國2015年起列裝“江凱”級護衛艦
在“南海”國家,泰國列裝有6艘中國護衛艦(25T型“納萊頌恩”級和“昭披耶”級,后者是改進型“江湖III”級護衛艦)、兩艘二手美國海軍“諾克斯”級護衛艦,以及一艘舊式英國導彈護衛艦“瑪古-拉差古曼”級——這艘導彈護衛艦被當作訓練艦使用。“諾克斯”級護衛艦具備一定的反水面戰能力,而由中國制造的護衛艦則為多用途艦艇。從2015年起,“諾克斯”級護衛艦就要被三艘中國054型“江凱”級護衛艦取代。“江凱”級護衛艦在競標過程中力壓許多西方投標者,其中包括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瀕海戰斗艦和二手德制F122“不萊梅”級導彈護衛艦。
現有中國“納萊頌恩”級護衛艦將被升級,通過訂購美國雷神公司的RIM162“改進型麻雀導彈”(ESSM)和鏈接機載早期預警飛機的數據鏈,提升防空能力,而“昭披耶”級護衛艦則會經過升級強化其反水面戰能力。有報道稱,曼谷最初有意採購兩艘“奧利弗-哈澤德-佩裡”級護衛艦,但卻選擇了韓國的Daewoo級護衛艦,還有可能會採購第二艘該級護衛艦。
馬來西亞正從護衛艦向輕巡洋艦轉移。其列裝有兩艘英國建造的“萊庫”級(Yarrow F2000)多用途護衛艦,雖然配備75毫米(2英寸)艦炮的該級護衛艦防空能力更強,反水面作戰能力一般,但採購兩艘“拳師”級護衛艦的計劃仍因財政危機被取消,轉而採購法制“追風”(Gowind)級輕護艦。印度尼西亞2013年1月宣布採購3艘英國護衛艦,可能會是22型Batch 3級護衛艦。目前印尼的護衛艦編隊包括6艘舊式二手荷蘭“艾哈邁德-亞尼”級護衛艦,缺乏防空能力。
相比之下,新加坡採購了6艘現代法國“無畏”級多用途護衛艦。該型護衛艦是法國“拉斐特”(LA FAYETTE)級護衛艦的改進型,配備有功能強大的防空系統——歐洲導彈集團研制的紫苑-30(ASTER-30)防空導彈系統。越南此前列裝有5艘俄制Petya級(159號計劃)輕型護衛艦。該級護衛艦為純的反潛平台。目前,其又訂購了4艘俄制丁先皇(Gepard 3.9)級多用途護衛艦,而且還將在國內建造四艘該級護衛艦,幫助維護該國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沙群島的國家利益。菲律賓列裝有一艘建造於二戰時期的“Cannon”級護衛艦。該級護衛艦實際上隻不過是巡邏艇而已。不過,新加坡採購了兩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據信會為其配備反艦導。除此之外,菲律賓還於2013年4月宣布採購兩艘新護衛艦。
中國驅逐艦護衛艦防空反潛能力不足
與“南海”國家不同,東亞國家海軍通常更傾向於打造驅逐艦-護衛艦混合編隊。中國致力於打造一支能夠保護其海上航道的海軍力量。為此,其正尋求更多性能優秀的驅逐艦,中國於今年中期完成的三艘最新型052D“旅洋III”型驅逐艦,試圖效仿美國的“宙斯盾”作戰管理系統(CMS)防空體系結構。在解放軍海軍現役26艘驅逐艦中,近半數為051型“旅大”級,其中許多缺乏防空能力和/或反潛戰能力。然而,這些艦艇正逐漸被052B/C型“旅洋I/II”級驅逐艦淘汰,目前中國列裝有6艘該級驅逐艦,另外還在建3艘。其他驅逐艦資產包括解放軍海軍的051C型“旅州”級驅逐艦、052A型“旅海”級驅逐艦和052A型“旅滬”級驅逐艦,其中僅有后兩個級別的驅逐艦,以及6艘俄制“現代”級(956號計劃)驅逐艦具有良好的反潛戰能力。后者更是加裝了垂直發射系統,並配備了遠程導彈。
解放軍海軍現役約50艘護衛艦,但半數為053型“江湖”級,該級護衛艦沒有任何防空能力,而且其艦殼搜索/攻擊聲納也限制了這種護衛艦的反潛作用。14艘“江衛-I/II”級護衛艦具備區域防空能力,但其反潛戰能力與053型“江湖”級護衛艦同樣有限。有報道稱,中國正在建造7艘新型054型“江凱-I”級護衛艦,該級護衛艦採用了“隱形”設計,反潛戰能力可能所有提高。
台灣希望獲得配備有“宙斯盾”戰斗管理系統的驅逐艦,但目前隻配備有四艘美制DD 995型Kidd級護衛艦。Kidd級護衛艦是一款非常強大的多用途平台,美國雷神研制的RIM-66標准二型中程防空導彈提高了該級護衛艦的防空作戰能力。台灣所有22艘護衛艦均加裝有性能良好的反潛戰聲納套件,台灣海軍的“成功”級護衛艦和美制“濟陽”級護衛艦都具備相當不錯的防空能力,盡管后者的蒸汽輪機推進系統越來越難以支持艦艇的動力需求。這正是有報道稱台北政府有意到2015年採購四艘“奧利弗-哈澤德-佩裡”級護衛艦的原因。法制“康定”級護衛艦缺乏相似的防空能力,但卻採用了隱形設計。
朝鮮側重利用小型潛艇和快速攻擊艇打造沿海防務能力,但朝鮮海軍也列裝有三艘護衛艦。這些護衛艦包括1640噸“蘇湖”級(Soho)導彈護衛艦。該級護衛艦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雙體船設計,但與朝鮮人民海軍列裝的由中國建造的“南京”級護衛艦相似,“蘇湖”級導彈護衛艦缺乏防空能力,而且其反潛戰能力也非常有限。與韓國海軍相比,這些艦艇在海上活動的時間要少的多。
韓國同樣決定保護其海上航道,支持其出口導向經濟,在其戰略的核心就是12艘驅逐艦。所有這些驅逐艦都是優秀的多通途艦艇。其中包括“廣開土大王”級驅逐艦、“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和“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是一款配備有“宙斯盾”戰斗管理系統的艦艇,可能具備彈道導彈防御能力。這也是亞洲已知唯一具備導彈陸攻能力的水面戰艦。韓國計劃升級另外6艘“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配備“宙斯盾”戰斗管理系統。
韓國目前列裝有9艘“蔚山”級反水面作戰/反潛戰護衛艦,通常作為快速攻擊艇的旗艦行動,被稱為“近海護衛艦”。這些護衛艦將會被“仁川”級導彈護衛艦取代。韓國已採購了7艘“仁川”級護衛艦,並計劃加購18艘該級護衛艦,首艦已於2013年1月列裝。雖然“仁川”級較蔚山”級更為強大,但前者與后者的作用卻相似。Batch 1首批6艘“仁川”級導彈護衛艦排水量為3200噸,Batch 2次批9艘驅逐艦的排水量會更大,這些護衛艦將配備勞斯菜斯MT-30燃氣機輪,而且還將配備拖拽陣列聲納,因而反潛戰能力將得到增強。
對“藍水”維護艦艇的需求,意味著日本更喜歡利用驅逐艦保護其海上航道,而非護衛艦。日本列裝有41艘驅逐艦,但僅列裝有6艘護衛艦(“阿武隈”級),而且護衛艦缺乏防空能力。“愛宕”級和“金剛”級驅逐艦全部是“宙斯盾”艦,具備彈道導彈防御能力。而且,這些驅逐艦將配備由美國雷神公司研制的RIM-161 SM-3防空導彈。另外,所有日本驅逐艦都具備出色的反潛能力。通過不斷採購新艦艇,東京一直維持著一支現代化綿艦隊。例如,日本訂購了“秋月”級驅逐艦,用以取代“初雪”級驅逐艦。目前其僅訂購了4艘“秋月”級驅逐艦,但“初雪”級驅逐艦卻有11艘。知遠 北風
(責編:牛寧)
級護衛艦 反潛戰 反潛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