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熊建:“喜大普奔”能成為新時代的成語嗎

2013年12月30日06:4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即將揮別的2013年,曾遭遇一大波網絡流行語的侵襲:“喜大普奔”、“不明覺厲”、“人艱不拆”、“十動然拒”……從傳播角度來說,這些詞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如果不常上網,不常瀏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就幾乎無法明白它們的意思。

即將揮別的2013年,曾遭遇一大波網絡流行語的侵襲:“喜大普奔”、“不明覺厲”、“人艱不拆”、“十動然拒”……從傳播角度來說,這些詞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如果不常上網,不常瀏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就幾乎無法明白它們的意思。

而從詞義構成來說,這些流行語都是把一句話、幾個詞簡單縮寫而成的。比如“喜大普奔”,就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這四個成語的縮寫,談不上什麼語法結構,更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至於它們能不能成為成語並流傳千古,一句話:不合規律,行之不遠。

有小伙伴可能不服氣了:憑什麼說它們沒有生命力?這是草根原創,來源也是有根有據,不僅在網上使用火了,放在生活中也很生動形象啊。

的確,這些詞匯在一時(最近)一地(網絡)得到了應用,但是成語不該是一小撥人的密語,要想成為日常生活裡大眾口中的常用語,還得好好修煉一番。比如,2007年在網上流傳一時的“正龍拍虎”一詞,現在還了解其意之人恐怕很少了。真正熟悉互聯網語言的人,畢竟不是多數。網絡流行語是典型的圈子式語言,跟過去的“行話”有異曲同工之處。

什麼樣的詞語能流傳開來?荀子早就有了正解:“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各種語言的音義關系都是社會約定下來的,約定好了,就不能違反。我們把馬叫做“馬”,你就不能管它叫“牛”。在這方面,真理掌握在多數人手裡。

往深裡說,一個成語、一個名詞,要想被大眾接受並流傳下去,有一個原則必須遵守,這就是劉師培在《正名隅論》中所講的:“意由物起,既有此物,即有此意﹔既有此意,即有此音。”人之初,見物起意,因意生音,進而據音定形。這是來自人體發聲器官的造詞邏輯。比如,先秦時期,周人把玉叫做璞,鄭人卻把老鼠叫做璞。在現代,baba在漢語中是“爸爸”的意思,而在俄語就是指“婆娘”。國內有些地方把“母親”叫做“媽”,而有的地方就叫“娘”。

古人早就發現,聲音相似,則意義相通。東漢鄭玄在解釋《詩經·豳風·東山》中“烝在栗薪”一句時說:“栗,析也……古者聲,栗裂同也。”就是說,古音裡,“栗”字和“裂”字聲音相同,所以“栗”有裂和析的意思。

用這個規則揆之今天的網絡流行語就會發現,諸如“我伙呆”、“人艱不拆”等網絡流行語根本不符合造字遣詞的規律,它們的音與義是割裂開來的,因此隻能供某些群體在短時間內自娛自樂一番,將來勢必被淘汰。

需要注意的是,一字一詞能否流播開來,是由語言傳播規律決定的,這取決於全社會的認同指數。如果大部分人都覺得某個字詞可以表達某個意思,自然就能賦予其生命力,眾口相言,甚至不需要權威機構的認可。比如,國家語委曾規定“呆板”念“aiban”,但如今有多少人遵守呢?

建立這些共識之后再來辯証網絡熱詞流行的現象,就會理性一些。正所謂,發生在拉斯維加斯的,就讓它留在拉斯維加斯﹔發生在網絡上的,還是把它留在網絡上吧。

(熊建,人民日報記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圓臉大賽”爆紅網絡 圓臉惹人愛完爆瓜子臉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