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2月25日06:44|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相對於“法無授權不可為”,市場主體的“法無禁止即可為”顯得更為重要。隻有在全社會確立了這樣的意識之后,社會創新機制和市場活力才能夠自覺地釋放出來。 |
2月11日舉行的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將“進一步簡政放權”列為2014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簡政放權,是新一屆政府建立以來一直在大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握有過多的行政權力,不僅遏制了社會創新精神和市場活力,事實上也極容易產生依附於權力的腐敗。一年來中紀委披露了為數眾多的官員腐敗案件,其中有不少案例就是官員利用政府審批權力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將反腐倡廉和簡政放權結合在一起,將使這兩方面的工作都能順利推進。
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特別提到,“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總理的這個說法,言簡意賅地道明了市場主體和政府在社會經濟運行中各自所承擔的角色定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令全球矚目的飛速發展,但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這種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權力的推動來實現的。為了保証GDP增長,政府利用其剛性的行政權力,以投資擴張為引擎,保証了GDP蛋糕的做大。但在這個進程之中,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使市場主體養成了對政府的依賴,社會的創新活力,特別是市場自身的活力出現了鈍化,在經濟轉型已經不可逆轉的背景下,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
中央政府在不斷推進的簡政放權中,確立了“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審視一年來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的很多行政審批事項,大多是在政府權力過度擴張之下的產物,因此它們首先成為簡政放權改革的目標。須知,政府放權的目的,是為了讓原來被遏制的市場活力得到釋放,以此來促進轉型之后的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因此,相對於“法無授權不可為”,市場主體的“法無禁止即可為”顯得更為重要。隻有在全社會確立了這樣的意識之后,社會創新機制和市場活力才能夠自覺地釋放出來。
然而,正是在這個要害問題上,我國的市場主體似乎還未意識到簡政放權改革對於企業所帶來的機遇和新格局之下對市場主體的要求。長期的政府主導模式使市場主體養成了對政府權力的過度依賴,以至對目前政府放權之后如何經營企業出現了不能適應的問題。前不久,《上海觀察》發表了一封上海一位企業領導給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的信,希望管委會能夠出台更詳盡的政策,引導企業在自貿區內的投資。對此,管委會表示“負面清單”就是一種政策引導。這個事例生動地說明,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已經走在了市場主體的前面,政府迫切希望通過放權來給企業創造出自由競爭的天地,但企業進入了這個天地以后卻因為已經喪失了對市場的感覺而有點無所適從。這就像一隻老虎因為長期馴化而失去了虎性,即使將其放歸山林,它也不敢盡情地馳騁。
“法無禁止即可為”,這不僅是對市場和政府邊界的劃定,更是在呼喚市場主體以更多的主動精神投入到市場競爭中。回顧2013年,當中央政府不斷推進簡政放權,向市場釋放活力的時候,我國經濟增速卻再度出現了下降,最近幾個月PMI等指數連創階段新低,說明市場活力尚處在“冬眠”之中。這固然是經濟轉型期間難以避免的“陣痛”,但也說明企業對於市場的這種變化還缺少清醒的認知,更缺乏主動出擊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經濟增速出現了下行,今天的政府也已經不大可能再像前幾年那樣出台扶持政策保增長,甚至回到投資擴張的老路上去。改革的全面深化,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不僅要求政府職能的轉換,更要求市場主體能夠轉變思維,不再停留在對政府政策的等、靠、要上,而是將市場作為唯一必須面對的目標,從市場競爭中開拓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途徑。
(周俊生,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