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3月15日08:18|來源:海外網|字號:
在當今東南亞,伊斯蘭極端組織比世俗恐怖組織的影響更大。其中,又以發源於印尼、成立於馬來西亞的伊斯蘭祈禱團最具野心,其試圖建立一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部、新加坡和文萊在內的大“伊斯蘭教國”,並已取代基地組織成為阿布沙耶夫的首要外援。9月17日,印尼警方在中爪哇省梭羅市的反恐行動中擊斃了“伊斯蘭祈禱團”的首領兼炸彈專家努爾丁。努爾丁的死讓東南亞及西方有關國家鬆了一口氣——努爾丁一伙甚至預謀襲擊今年11月的新加坡APEC峰會。不過新加坡國防及安全統籌部長賈古瑪10月9日警告說,盡管努爾丁已被擊斃,但本地區的恐怖網絡依然活躍,反恐斗爭必須持續下去。與中東地區的恐怖組織相比,東南亞的恐怖組織還不夠為世人熟悉。他們是誰?他們又為何而戰?在美國國務院2002年公布的恐怖組織名單中,伊斯蘭祈禱團、菲律賓的新人民軍和阿布沙耶夫、柬埔寨的“自由戰士”以及“馬來西亞聖戰組織”赫然在目。2005年的黑名單則涉及更多,除了上面提到的,還包括印尼的自由亞齊運動、自由巴布亞運動,泰國的北大年聯合解放組織,菲律賓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等。時至今日,其中有些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有些卻還在磨刀霍霍。伊斯蘭祈禱團的奧秘目前,伊斯蘭祈禱團(以下簡稱“伊斯蘭團”)是東南亞地區最為國際化、也是影響面最大的一個恐怖組織。該組織與“基地”聯系密切,充當著全球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鏈條的重要一環。2003年8月在泰國落網的漢巴裡就是基地組織在東南亞的聯絡人,號稱“東方本·拉丹”。早在1980年代,伊斯蘭團領導^就曾到阿富汗參加過反蘇“聖戰”,后來陸續有一些該組織成員到阿富汗受訓。回到東南亞后,他們在反西方目標上與“基地”遙相呼應。一直以來,伊斯蘭團試圖建立一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部、新加坡和文萊在內的大“伊斯蘭教國”。早在1940年代,伊斯蘭團的前身“伊斯蘭之家”就投身子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洪流﹔印尼獨立后,“伊斯蘭之家”繼續為建立伊斯蘭教國而斗爭,並與印尼民族主義政權反目成仇。不過,從蘇加諾到蘇哈托,印尼歷屆政府都未能完全剿滅該組織。1985年,一批“伊斯蘭之家”骨干為逃避印尼政府鎮壓而潛入馬來西亞,其中包括1970年代未曾因顛覆罪被逮捕的阿布·巴希爾。他們在馬來西亞重整旗鼓,創立伊斯蘭祈禱團,並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發展成員,甚至在澳大利亞也建立起分支,很快成為一個典型的地區性組織
由於語言及地理上的便利,伊斯蘭團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馬來人也佔有相當比例)以及印尼之間活動自如。例如,2008年2月,新加坡當局羈押的伊斯蘭團新加坡支部頭目塞拉馬特(Mas Selamat)借機逃脫,直至2009年4月才被馬來西亞警方抓獲。塞拉馬特生於印尼,曾在阿富汗受訓,9·11事件后,曾在基地組織授意下企圖劫持從曼谷起飛的客機撞擊新加坡樟宜機場,以及密謀襲擊美國駐新加坡使館、美國人俱樂部和新加坡國防部等機構。伊斯蘭團的首任領袖,是帶有也門血統的印尼人阿卜杜拉·遜卡,他使伊斯蘭團與基地組織建立起聯系。1999年遜卡死后,阿布·巴希爾接過領導權,成為該組織的精神領袖。巴希爾2002年被捕后,曾在阿富汗受訓的阿布·魯斯丹接管了伊斯蘭團,並重建了其軍事組織,不過據說他與努爾丁的關系並不融洽。努爾丁是馬來西亞人,涉嫌制造了2002年到2005年針對西方在印尼設施和人員的4次特大爆炸案,以及今年7月17日針對首都雅加達兩家豪華大酒店的連環爆炸案,其近日被擊斃是對伊斯蘭團的重大打擊,但不致傷其根本。伊斯蘭團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復雜組織,自身機構分工明確,還有眾多的關聯組織。為了獲得足夠的活動資金,它設有專門的經濟部門,並通過外圍的慈善組織募集資金,從而建立起灰色的融資渠道。而寄宿制宗教學校對於伊斯蘭團的發展更有戰略意義,它們不但為伊斯蘭團源源不斷地輸送戰士,同時也使極端宗教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在印尼,有些十幾歲的學生就已經被伊斯蘭團等極端組織選中,並接受進一步的訓練。有証據表明,宗教學校以及婚姻關系是伊斯蘭團成員躲避打擊的庇護傘。該組織骨干成員的家族之間通過聯姻方式,結成了牢固的命運共同體,因此“革命家庭”並不鮮見。強大的社會滲透力使伊斯蘭團能夠游走於非法與合法之間,常常使印尼等國感到棘手,對伊斯蘭團精神領袖巴希爾的審判就是例証:近年來他曾數度受審,但結果都是避重就輕——印尼高等法院認為他與所有爆炸案沒有關聯,所獲刑期不過短短幾年,即便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施加壓力也無濟於事。目前獲釋后的巴希爾在印尼仍有強大的影響力,2009年1月曾號召其支持者發動對以色列的聖戰。伊斯蘭團的地區“幫凶”1998年蘇哈托下台后,民主轉型中的印尼一度陷入混亂,社會控制鬆懈,伊斯蘭團頭目趁機重返印尼,並把中爪哇的梭羅市作為活動基地。1999至2000年間,伊斯蘭團強化行動小組訓練,為恐怖活動作准備,並加強了與東南亞其它極端組織的合作。伊斯蘭團擁有“印尼聖戰者理事會”等外圍組織,並參與了1999年以來印尼馬魯古群島安汶地區穆斯林與基督徒的血腥沖突,還與印尼蘇門答臘西北部的亞齊分離組織有過合作。據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國際危機組織”統計,伊斯蘭團自1999年以來已在印尼發動了50次以上的炸彈襲擊。例如。2000年聖誕節前夕'伊斯蘭團同時向印尼多個基督教堂發起炸彈襲擊。甚至連印尼世俗政權也面臨威脅:2003年7月,印尼國會大廈發生爆炸。但伊斯蘭團的斗爭目標遠不限於印尼,它還把毒手伸向了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鄰近國家。伊斯蘭團與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地區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極端組織關系密切,兩者在軍事訓練方面的合作已有十多年。后者為伊斯蘭團提供訓練營地,伊斯蘭團的重要成員高茲(后於2002年在菲律賓被捕)則對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進行爆炸技術指導,並充當這兩個組織的聯絡人。為了報復菲政府軍對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的追剿,2000年8月,伊斯蘭團策劃了菲律賓駐印尼大使官邸外的炸彈爆炸事件。同年12月,該組織又參與實施了首都馬尼拉輕軌列車爆炸案,導致20多人死亡。伊斯蘭團與“馬來西亞聖戰組織”的關系更為密切,有些人甚至同時為兩個組織的成員,而巴希爾和漢巴裡都因涉嫌2000年吉打州議員費爾南德斯謀殺案而受到馬來西亞警方通緝。馬來西亞聖戰組織的活動基地是吉蘭丹州,它與伊斯蘭團的斗爭目標幾乎完全一致﹔2001年5月到12月,馬來西亞聖戰組織的近30名骨干被捕,從此元氣大傷。泰南的“北大年伊斯蘭聖戰者”等分離組織也得到了伊斯蘭團的支持,並通過泰馬邊境地區獲得補給。2003年6月,泰國警方曾破獲伊斯蘭團的滲透陰謀,包括襲擊西方國家駐泰國使館以及一些旅游勝地,甚至企圖破壞當年10月在泰國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另一個佛教徒為主的國家緬甸,伊斯蘭團還與緬孟邊境地區的羅興亞族穆斯林激進組織建立了聯系。即使在柬埔寨,也有伊斯蘭團的活動蹤跡。形形色色的恐怖“軍團”伊斯蘭團可以說是東南亞地區伊斯蘭極端組織的盟主,但一些較小的極端組織同樣令人生畏。今年7月,菲律賓南部發生一連串炸彈襲擊案﹔晚些時候,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又在北部城市盧塞納的“藍水公主號”渡輪上發現12個土制炸彈——令人想起2004年“阿布沙耶夫”對一艘渡輪實施的血腥炸彈襲擊,那場襲擊造成100多人死亡。1991年產生於菲律賓南部霍洛島的阿布沙耶夫(意即“佩劍者”),除了在伊斯蘭教國目標上與伊斯蘭團相同外,其殘暴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更不能與之相比,后者甚至為此與其拉開距離。阿布沙耶夫組織的創始人阿卜杜拉賈克·詹賈蘭尼曾參加過阿富汗戰爭,深受伊斯蘭極端思想的影響,在他領導時期阿布沙耶夫的政治性較強,一些成員來自與政府媾和后的“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是1978年從中分裂出來的)。1999年詹賈蘭尼被政府軍打死后,該組織的政治綱領變得模糊,近年來實施的綁架、殺人越貨等恐怖活動與普通的犯罪集團類似。其最典型的手法是綁架外國人質,例如2000年4月,阿布沙耶夫成員潛入鄰近的馬來西亞潛水勝地西巴丹島,綁架了20余名屬於6個國家的人質后逃回霍洛島,並勒索巨額贖金,使其國際知名度大增。菲律賓反恐專家認為,1990年代初期,本·拉丹勢力就以貿易公司為掩護,與阿布沙耶夫建立聯系﹔而伊斯蘭團成員在1997年通過蘇拉威西海滲透到菲律賓南部,近年來它已取代基地組織成為阿布沙耶夫的首要外援。目前,在菲律賓政府的有力打擊下,阿布沙耶夫已經日薄西山,但其余孽短期內恐怕難以根除。2009年9月21日,阿布沙耶夫在南部的蘇祿省伏擊了政府軍,致使8名士兵死亡。在馬來西亞,曾出現過“澳爾根”、“奧瑪烏納”等邪教性質的恐怖組織,它們在某種意義上與日本的奧姆真理教類似,不過打的是伊斯蘭教的幌子。“澳爾根”組織是由上世紀60年代末一個宗教研習機構發展而來,其領導人烏斯塔茲·安薩裡·穆罕默德聲稱要建立一個真正的伊斯蘭教社會。為此他建立數十個“伊斯蘭教聖村”,甚至還在鄰國傳教並訓練“聖軍”。1994年被馬來西亞當局取締后余孽猶存:2006年11月,雪蘭莪州又逮捕了百余名疑似“澳爾根”信徒,他們在商業公司掩護下進行活動。另一個邪教組織“奧瑪烏納”,在文萊、新加坡甚至埃及和沙特都有信徒。2000年7月它襲擊了馬來西亞北部的兩個軍械庫,隨即招來了政府的嚴厲鎮壓,19名骨干成員被逮捕並處以重刑。總的來說,這類組織即使在伊斯蘭團看來也屬於異端,它們對於東南亞穆斯林社會的影響較小。除了伊斯蘭極端組織外,東南亞地區還存在著少數極左武裝組織,比較典型的是菲律賓共產黨領導的新人民軍。上世紀80年代新人民軍一度擁有約2.6萬名成員,目前保守估計為3000人左右,其人數仍遠多於阿布沙耶夫。菲共在貧窮的農村擁有較強的社會基礎,目前仍在進行反政府活動。2008年1月,新人民軍縱火焚燒了菲律賓南部的一家外資銅礦﹔2009年8月30日,該組織襲擊了菲律賓南部薩馬省巴薩耶鎮的一處軍事設施﹔9月11日,其成員又在南部城鎮卡門伏擊了一輛伐木公司的卡車。新人民軍1969年創立於呂宋島中部,受國內外形勢影響,與菲律賓政府的關系幾經起伏。其創始人何塞·馬利亞·西鬆1986年流亡荷蘭,但仍遙控著新人民軍,終於2007年8月被荷蘭警方逮捕。菲律賓共產黨對內要求土地改革,削弱大資本勢力﹔對外反對與美國結盟,抵制外國投資。其斗爭路線與前些年的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類似,也是運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游擊戰法,並且與菲南部的“摩洛民族解放陣線”進行合作。在后冷戰時代,全球范圍內的左翼極端活動處於低潮,新人民軍容易使人想起冷戰時代尤其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革命高潮”。據菲律賓軍方今年9月13日公布的數字,自2001年以來,新人民軍的暴力活動已造成1072名軍警、1476名反政府武裝分子和559名平民死亡。“柬埔寨自由戰士”也是一個非宗教性的恐怖組織,1998年成立於柬泰邊境,主要由反對柬埔寨人民黨的右翼軍人和海外流亡人士組成。其意識形態是反共產主義的,他們認為是越南人把洪森及其領導的人民黨推上政權寶座。2000年11月,該組織成員曾向金邊的柬埔寨國防部、首相府、電視台等處發動襲擊,造成多人傷亡。2001年6月,幾個被抓獲的頭目被判處終身監禁。2001年4月,金邊的越南大使館外發生爆炸,據悉是“柬埔寨自由戰士”的殘余分子所為。該組織1999年在美國加州的長灘市設立分支機構,並在美國的柬埔寨人中籌集資金。2005年6月,美國警方逮捕了擁有美國籍的該組織頭目春亞仕。2009年1月,柬埔寨警方宣布在班迭棉吉省抓獲了與“柬埔寨自由戰士”有關聯的反政府組織頭目塞姆埃克及其數名手下,他們涉嫌在金邊的國防部和3號電視台附近放置自制炸彈。此外,塞姆埃克也被認為是2007年金邊市柬越紀念碑未遂爆炸案的主謀。解鈴還需系鈴人與極左或極右意識形態的世俗恐怖組織相比,目前伊斯蘭極端組織在東南亞的影響更大,並常常與族群分離或族群沖突糾纏在一起。作為伊斯蘭世界的東緣,東南亞的穆斯林超過2億,並廣泛分布在海島地區的馬來世界,其中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自1970年代以來,伊斯蘭復興運動開始對東南亞穆斯林社會產生影響﹔在后冷戰時代,這種影響有增無減,一些國家的伊斯蘭政治化趨勢十分明顯,而世俗政府在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與獲取穆斯林社會的支持之間往往瞻前顧后,導致該國國家能力受到國際社會的質疑。東南亞的恐怖組織幾乎涵蓋了世界恐怖組織的各種類型,它們既具有東南亞國家的特殊性,也具有一般恐怖組織的共性。尤其在技術層面上,它們與中東地區最著名的恐怖組織越來越相似,從汽車炸彈到自殺式襲擊無所不包,甚至通過博客來招募人員。作為全球反體系運動的一部分它們大都具有反西方傾向,美國及澳大利亞目標通常是它們的首選。這常常使所在國政府陷入兩難:一方面反恐需要與美國等西方大國進行合作,甚至以某種方式把它們引進來﹔另一方面,西方影響的進入往往又會招致極端組織的反彈,導致越反越恐的困境。這是因為,它們的孳生有著深刻的根源:國內經濟發展和財富分配失衡,政治參與及利益表達渠道不暢通,民族政策不合理,國家的文化整合失敗,以及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與強勢的西方文明的沖突等等。而現代化、全球化以及民主化進程的復合,往往會使這些國家的極端主義思潮進一步發酵,並轉化為現實的反體制行動。這表明,對於那些后發現代化國家尤其是多元民族及多元文化國家來說,必須處理好增長與分配的關系,使政治發展、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協調推進,國內治理與國際合作並重,否則極端主義思想便會滲入,一旦實現組織化后就難以對付。當前各國政府也已認識到,反恐需要標本兼治,僅僅依靠強力打擊或者姑息養奸都不足取,制定一項著眼於長遠並能產生實效的治理議程或許更為重要。世界恐怖組織 1、 極端宗教恐怖組織
近年來,來自伊斯蘭社會的原教旨主義活躍分子所發起的恐怖活動日益增多,影響日益廣泛,這些以極端仇視西方為主的人所設立的組織始終認為西方社會是洪水猛獸,並對西方文化滲透到穆斯林國家感到極端仇恨。他們屢屢以西方,特別是以美國為襲擊目標,在全球各地或在某一區域發起恐怖行動。如沙特阿拉伯富翁本.拉登所領導的恐怖組織,就被指控曾在世界各地策劃了多起針對美國人的恐怖爆炸行動,其中最具影響的則是被控在1998年夏在美國駐東非兩國使館的爆炸案。
這些原教旨主義分子所組成的恐怖組織大多分布在一些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中,如在阿爾及利亞,該國的極端穆斯林組織不斷掀起恐怖暴力浪潮,以迫使政府下台﹔在中東,阿拉伯人中的許多激進組織出於對以色列士兵的報復而不斷制造自殺性恐怖爆炸事件。
日本臭名昭著的奧姆真理教也屬於這種類型,只是它更是一個邪教組織,該組織於1995年在東京地鐵制造了震驚日本的東京地鐵毒氣泄漏案。
2、 極右翼恐怖組織
主要活動在歐洲地區,特別是西歐地區,美國和拉美地區,是奉行新法西斯主義和極權主義、種族主義和反國家主義的恐怖組織。美國的俄克拉荷馬聯邦大樓爆炸案就屬於這一情況,美國退伍老兵麥克維和他的同伙以反對聯邦、反對國家主義為由炮制了這起震驚美國的恐怖事件。在德國,光頭黨則是地地道道的新法西斯主義,光頭黨成員經常滋事,擾亂德國的社會治安,成為德國的一大社會公害。
3、 極左翼恐怖組織
以推翻政府為目的極左翼恐怖主義主要分布在拉美地區、日本以及其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意大利的“紅色旅”、日本的“赤軍”組織等都屬於這一類型。不過,近年來,這些極左翼的恐怖組織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有的已經不復存在。如不久前,日本的“赤軍”就已經宣告結束了其歷史使命。但在拉美地區,如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少數左翼游擊隊仍不時襲擊當地的村民和政府軍士兵,成為當地局勢不穩的主要因素。
4、 民族主義恐怖組織
以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組成的恐怖組織幾乎分布在世界的各地,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西方國家,都面臨著由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挑起的恐怖暴力事件而帶來的社會問題。如在北愛爾地區,愛爾蘭共和軍為了將英國的北愛地區獨立出去,曾經制造了無數次恐怖暴力事件。不過,該組織擁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即在任何一次恐怖爆炸之前通常會通報警方和其它機構,在凶殘之余算是多少有點人道味了的。類似這樣的組織很多,較有知名度的如在斯裡蘭卡有“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在菲律賓有“摩洛民族解放陣線”,而在印尼則有“亞齊運動”。在中亞地區,這樣的恐怖組織近年來正在呈上升的勢頭。這些恐怖組織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或者為了獲得完全的自治。
5、 黑社會恐怖組織
這些是由黑社會分子形成的恐怖組織,制造恐怖暴力活動的目的無非與商業暴利、販毒以及企圖壟斷賣淫業有關。如在意大利西西裡島一帶活動的“黑手黨”,哥倫比亞的卡利販毒集團以及美國的三K黨等。
二、恐怖主義產生的深刻根源
在當今,恐怖主義盛行並不偶然,從它的產生、發展到引人關注,與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均有著復雜的關系。
首先,恐怖主義泛濫,是宗教沖突加劇的結果。在這幾年中,影響最大的無疑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又稱“伊斯蘭復興運動”,是教斯蘭教中一股極端保守的宗教勢力。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西方文化開始滲透進了一些穆斯林國家,諸如基督教等各種非伊斯蘭的宗教的教義也得以進入這些穆斯林為主的國家﹔這時,那些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分子對此無法接受,他們極力反對非穆斯林文化的異端邪說,號召全面實現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伊斯蘭化”。
其次,在許多國家不斷存在著恐怖主義得以滋生的新土壤。在不少國家,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種族岐視,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加上經濟的衰退以及失業等原因,許多年輕人希望與現實抗爭而不斷以恐怖事件來宣泄。
此外,許多民族矛盾並未獲得很好的解決。在巴以之間,由於以色列新政府推行的是強硬的對巴路線,因而巴以之間的相互報復的事件層出不窮,這導致處於弱勢群體的巴勒斯坦少數激進組織以自殺性恐怖事件來報復以軍士兵的狂轟爛炸。在西班牙北部地區,由於巴斯克分離分子一直要求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因而在未得到滿足之后,屢屢制造諸如爆炸等恐怖事件。在斯裡蘭卡以及印尼,都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最后,不能不提到,高科技的發展,現代科技知識的普及,也是新型恐怖活動產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自90年代以來,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恐怖分子也開始採取高科技手段來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從而使人們更加難以防范。
(注:本文轉載自“吳致遠--新浪專欄”,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責編:於川)
恐怖組織 伊斯蘭團 1986年 阿布沙耶夫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