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19 09:24: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台北市“議員”李慶元在中天新聞批評《自由時報》老板林榮三養地炒房
台灣親綠《自由時報》大幅報道壹傳媒並購案有“陸資和媒體壟斷”疑慮(台商蔡衍明的旺旺集團在大陸風生水起,旺旺中時傳媒集團被質疑是中資企業),引發爭議。
據台海網2012年11月引述台灣媒體報道,《自由時報》頭條報道“對岸明目張膽通過台商收購媒體”,親民黨副祕書長劉文雄感到相當憤怒。劉文雄在29日中天新聞《台灣顧問團》節目上表示,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家族的聯邦銀行、宏泰人壽和宏國集團,都早已前進大陸,自己人到對岸投資賺人民幣沒問題,其它企業前進大陸賺的錢就叫“中資”,媒體論述可以標准不一而且欲加之罪嗎?劉文雄痛批林榮三是個“為達到目的什麼都可以不要,甚至連不要臉都可以做得出來”的人。
劉文雄在節目上表示,自由時報連續兩天分別用“中共”、“共產黨”稱呼對岸,以前稱“中國”,為何現在要改口,目的就是想掀起過去的“恐共情懷”。尤其林榮三自己就是台商,卻還不斷抹紅台商,這已不是政治和法律問題,而是林榮三自己的生存問題,未達目的,什麼都可以不要,“甚至不要臉”。
據台灣《中國時報》2012年12月報道,國民黨“立委”蔡正元3日痛批林榮三炒地皮、賺大錢辦報,卻將媒體作為打擊異己的特定政治工具,讓政治人物都感到害怕,林榮三才是“媒體巨獸”、“媒體怪獸”。
蔡正元說,他樂見企業賺錢買媒體,但林榮三的“辦報風格”卻是將《自由時報》拿來作為自己的打手,除“修理”國民黨、支持民進黨外,還挺民進黨內特定派系和候選人,根本是將媒體當作特定政治工具在運用。
同月6日,蔡正元在中天新聞“台灣顧問團”節目中批評,《自由時報》時常刊登年輕人滿不起房、無殼蝸牛之苦,但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林榮三”,根本就是一面裝清高、一面炒地皮,讓“林榮三”這三個字是台灣最不公平最不公不義的代名詞。
(觀察者網綜合香港《大公報》、台灣《聯合報》等報道)
![]() |
張懸 邱毅 賣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