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19 08:3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亞洲越是缺乏主體意識,“亞洲崛起”越會成為外來力量肆意介入和挑撥的借口,“權力東移”的地緣政治運動紅利,將拱手讓與亞洲外的介入者。 |
5月20日至21日將舉行的亞信上海峰會,是亞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中國將擔任從2014年到2016年的亞信主席國,亞信對亞洲意味著什麼,越來越引起人們思考的興趣。
當今世界,無論是南美洲還是北美洲,歐洲還是非洲,大洋洲還是北極圈國家,都至少有一個覆蓋洲域性的多邊安全論壇,洲域性組織充當了本洲事務的政治對話平台。“本洲的事務,應由本洲的國家和人民主導解決”,這一理念始於19世紀初的美國門羅時代,現在已經廣泛運用於各洲域。
唯獨亞洲至今還沒有一個能擔“亞洲大任”的地區性組織。亞洲內區域或次區域性組織眾多,有的功能單一,如上合組織專注於非傳統安全的合作,海灣合作委員會專注於能源等經濟合作,阿盟則基於文化之上的泛亞非組織,而美國推動的TPP,則是選擇性的盟友經濟一體化組織。有的功能齊備,但無法綱擔“亞洲大任”,如基於地緣政治中心東南亞的東盟,其功能雖擴大到安全等重大議題,但也隻能專注於狹小的東南亞,甚至本身也無法獨立解決本區域的問題。
亞洲的地理多樣性、文化多元性、發展水平差異性、亞洲內部歷史遺留問題復雜性等諸種因素,可以部分解釋亞洲為何在亞洲主體意識上落后於其他洲際地區。亞洲內部各自為政,或仰仗區域外力量的介入或提供的秩序便利,獲取“搭便車”利益,導致地區內各成員廣泛的合作失效。
隨著“亞洲崛起”和“權力東移”已經成為趨勢與潮流,亞洲必須得改變“一盤散沙”的格局,亞洲必須能自己面對共同的挑戰。亞洲越是缺乏主體意識,“亞洲崛起”越會成為外來力量肆意介入和挑撥的借口,“權力東移”的地緣政治運動紅利,將拱手讓與亞洲外的介入者。
東盟因處於遠東到近東之間文化、經濟輸送帶上,而被看好是未來“亞洲聯盟”、甚至是“亞元區”的先行者。然而,曾經一度被看好的東盟,因區域內個別成員過分謀私利和破壞共識,並充當亞洲外盟友的忠實代言人,挑撥離間,導致東盟不能成長為一個被亞洲廣泛認可的代表性組織。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會議),由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1992年10月在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從1999年的《亞信成員國相互關系指導原則宣言》,到2002年的《阿拉木圖文件》,亞信會議崛起為一個泛歐亞大陸的安全合作多邊論壇,亞信成員國覆蓋歐亞大陸90%的領土,人口佔全球的50%﹔亞信會議忠誠於地區內的共同利益,忠誠於達成的共識,它完全有資格代表亞洲。
進一步深化亞洲主體意識,進一步喚醒“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的責任感,是亞信上海峰會的歷史使命。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亞洲新安全觀”,倡導“和”文化,對亞信凝聚智慧、鞏固共識,起到重要作用。在亞信處於升級換代、全面進向新舞台之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亞洲人也能如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一樣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園,能共同應對亞洲的共同安全和綜合安全,能讓這一安全步入可持續和合作共贏的軌道。
(和靜鈞,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前瞻·亞信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