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新思潮>> 正文

中央黨校發文:當前中國思想分化有余 共識不足

2014-06-09 14:3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電 6月9日的《學習時報》刊登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的文章《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國思想狀況分析》,文章指出,在我國改革攻堅與全面深化新階段,意識形態問題需要我們特別關注,因為它涉及人們的預期和期望,關乎社會各個領域。要做好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從學術上對當代中國思想狀況做出科學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問題背景分析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當代中國思想領域存在的問題有其深刻的社會現實原因,可以用三個詞來分析:其一,“物化生存”。物化生存,即人對物有一種依賴,人依賴物而存在和生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意識形態逐漸祛魅化,價值觀日益回歸日常生活世界,人們較多關注自身現實利益,物質財富的積累與佔有逐漸成為一些人行為的主導原則。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市場經濟基因的致富欲望與謀利沖動“迸發”,物化生存與精神懈怠現象較為明顯。其二,“利益分化”。改革實質上是利益格局和關系的深度調整,利益分化與沖突必然反映到思想意識領域,造成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多樣與分歧。其三,“文化植入”。在當前中國理論界,用西方思想理論、話語體系、思維方式和價值標准思考、評價中國現實的現象較為普遍。西方文化的這種植入與影響有其客觀原因:一方面,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程度相對更高,某些領域的實踐發展先於我們而展開,這必然使其理論成果相對而言具有借鑒意義﹔另一方面,基於中國實際、糅合古今中外思想資源的理論建構與話語體系建設需要一個較長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期間,借重外來的思想資源就成為必然。但無論如何,這種西方文化的植入化現象是當前中國思想文化建設中應自覺進行反思的。

思想狀況及其具體表現

全面准確深入分析把握中國思想狀況,應避免隨意性、主觀性及碎片化。由此,就需要提供一種全面准確深入分析中國思想狀況的科學分析框架。思想狀況的深層基礎是人的精神結構狀況,人的精神結構有六個基本要素,即欲求、情感、認知、評價、倫理和超驗。其中,欲求和情感發揮著動力作用﹔認知和評價主要對個體欲求的合法性做出合理判斷﹔倫理和超驗是對個體和群體行為的調整和規范。這一研究成果相對合理嚴謹。依據這一研究結論,要全面准確深入分析當前中國思想狀況及其問題,可從以上六個基本要素入手。

就欲求而言,一些人在意志品質上缺乏擔當,過於關注自我訴求。欲求與人的意志和行為動力有關。這方面的思想狀況可集中概況為:一些民眾關注個人權利甚於個人義務,關注個人利益甚於個人責任,關注私利甚於公益,關注索取甚於奉獻。利益與責任相統一、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私利與公益相統一、索取與奉獻相統一的公民意識尚未在全社會成員中有效確立和養成。一些領導干部過於注重自我利益與眼前利益,尤其是自身升遷,無能擔當、不願擔當、不敢擔當、無心擔當甚至反感他人擔當的情況也非少見,奮斗進取意識較為缺乏。

就情感而言,一些人在精神狀態上缺乏自信,否定過去、貶低自我的歷史虛無主義時有流行。歷史虛無主義無視歷史發展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主觀裁剪史實,夸大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發展中出現的某些錯誤和問題,把對當下現實的不滿轉化為對自身過去的否定。歷史虛無主義表面上虛無的是歷史,實際上虛無的是現實,表面上虛無的是過去,實際上虛無的是當下。有否定就要有肯定。透過各種碎片化語言可以看到,一定意義上,歷史虛無主義所肯定的實際上是西方發達國家的道路、理論與制度。這種有選擇的否定與肯定顯示了內心一種深深的不自尊與不自信。其誤導人們的認知,造成價值觀的混亂,消解社會大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須認真對待和解決。

就認知而言,一些人在思想理論上缺乏基本共識,思想分化較為嚴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市場化逐步推進,隨著社會利益不斷分化,傳統大一統意識形態在逐步轉型,思想領域的分化成為必然。對這種思想分化應做辯証分析。一方面,現代社會中的思想分化是正常現象,社會主義社會應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社會﹔另一方面,對於社會健康有序發展而言,思想雖有分化,但亦應有共識,正所謂求同存異。在價值目標方面,在整體制度設計方面,在發展道路方面,各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都應有基本的底線共識。思想分化應以這種底線共識為邊界。當然,這一邊界是動態變化的。然而,對於當前中國社會而言,往往是思想分化有余而共識不足,分歧有余而整合不足。在當前中國思想理論界,除了黨的主流意識形態外,還有其他各種社會思潮。這些思潮中的某種合理因素應當借鑒,但很難說是植根於中國歷史、實踐和現實發展過程的內在必然性之中的。在當前思潮的交融交鋒中,一些思潮在理論界與社會上的影響不可小覷。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些具有明顯錯誤的思潮須進行有效甄別,否則其將會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沖擊。

就評價而言,一些人在評判標准上缺乏中國話語,以西方模式為圭臬。在當前國內理論研究中存在一種盲目崇拜西方學術且難以識別其隱含的政治本質的現象。無可否認,西方學術思想中確具有某些積極合理的因素,應當加以汲取。然而,有些研究者對西方學術話語范式不加科學分析地予以照抄照搬,把西方理論看作無所不能、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反而對我們中國自己的理論創新成果缺乏認同與自信。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些研究者任意用西方理論解釋中國現實,不善於從中國客觀實際出發,來分析中國改革與發展現實。這種對西方學術話語神化的現象存在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多研究領域。西方的學術話語當然可以使用,但無批判的盲目接受與簡單認同則也是有害的。任何社會意識都對應於一定的社會存在,源自西方的學術話語能夠在多大程度與哪些方面適用於當代中國應持審慎的反思態度。

就倫理和超驗而言,一些人在價值目標上缺乏理想信念,多關注於當下的物化世界和物化生存。這種對物的過度關注與理想信念缺失,一方面可以視為對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前所宣揚的那種過於高遠價值觀的矯枉過正﹔另一方面也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以及過於強調經濟與財富的發展模式有很大關系。市場化的推進喚醒了人們沉睡已久的物質意識和利益沖動,一定意義上也推動著人們思想認識的進步。然而,過於強調經濟GDP與物化發展模式,也誘發和滋長了一些人的物欲、貪欲。由於制度建設尤其是法治建設及人的文明素養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致使被喚醒、激發起來的利益意識未得到有效規范與約束,從而使唯利是圖、貪婪自私、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與行為蔓延。面對五光十色的物質利益誘惑,法律與道德的底線往往被突破,一些人的理想信念被動搖。

認識自覺與有效應對

對於當前中國思想意識領域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既不能過分夸大,也絕不可無視與低估,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在深入認識、全面把握基礎上,積極應對。

堅定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重視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對馬列經典著作的研究,建構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面對思想意識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與挑戰,我們必須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更好地發揮馬克思主義對當前中國各種社會思潮的鑒別、批判、整合和引領作用,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馬列經典著作的研究,加強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建設,增強馬克思主義本身的解釋、批判、整合和引領等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建設並切實取得成效。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理解和運用方面切實做到立足現實、與時俱進。隻有不斷加強基本理論研究,才能更為完整准確地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對於自由主義有非常深入的批判。這一批判對我們今天認識相關問題有何啟示?如何以馬克思經濟學思想看待與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如何以辯証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來認識與把握當前中國的發展模式?今天,馬克思主義能否發揮對整個中國社會思潮的鑒別、批判、引領和整合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指導思想的理解是否能夠做到正本清源、不斷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體制與社會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消除各種錯誤思潮與價值觀存在的體制機制環境。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當前我國現實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問題與挑戰,是引發思想意識領域各種分歧與困擾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各種社會思潮都在按照自己的邏輯和思路對當前我國改革進行不同的設計。不正確認識並有效解決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就無法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做出有力回應。要進一步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來推動解決公民的利益表達、權利保障以及權力腐敗問題,在整個社會真正樹立起法治的權威,進一步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既切實培育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又有效規范約束領導干部的行為。要通過社會體制改革,來加強民生建設,推進社會結構合理轉型。隻要扎實推進改革且取得明顯成效,解決思想意識領域的各種紛擾與問題就具備了有利條件。

對國民加強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和國情教育,以及中國近現代史、黨史、國史教育,相應增加在高校公共政治課教材中對相關錯誤思潮進行科學分析的內容。今天,一些民眾有一種“歷史歸零”的歷史觀,對中國諸多歷史予以“碎片化”,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和認知,沒有“歷史記憶”,分析問題和認識事物往往割斷歷史,沒有歷史感。這是產生許多思想認識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歷史觀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與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深刻認識中國走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必然性與必要性,深刻認識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認識中國道路是完全正確的選擇,以此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真正增強“三個自信”。

(執筆人:李海青)

(責編:鄒雅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揭秘!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全國最美“校花”掃描第一期--北京篇(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門的女星 豪門棄婦現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