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9 06:4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制約戰爭的力量來源於對戰爭的恐懼”,從一個視角看,對“新冷戰”的擔憂為我們傳遞的是一種呼喚和平的正能量。 |
“7•17”馬航空難聚焦了全球目光。真相雖然懸而未解,但大國博弈卻愈演愈烈,本就十分脆弱的烏克蘭局勢因此不斷升級,本就處於低谷的美俄關系也因此“雪上加霜”。國際社會對此焦慮感上升,“新冷戰”說開始頻繁見諸報端,大獲市場,成為這種情緒的具體體現。
縱觀奧巴馬上任以來的美俄關系,現狀的確不容樂觀。2008年后,美俄關系曾出現過一段“蜜月期”。但隨著歐洲反導系統的強化,俄羅斯維護地緣戰略空間的緊迫感增強,兩國關系的氛圍也發生變化。圍繞利比亞、敘利亞等問題,兩國分歧加劇﹔在俄羅斯大選、斯諾登事件等問題上,美俄心結難解,漸行漸遠。但雙方仍有一定程度的默契,成功地化解了多個危機。
然而,以烏克蘭危機、克裡米亞入俄為節點,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急轉直下。美俄相互指責對方的行為,將危機的責任歸咎於對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陷入了類似於“膽小鬼博弈”的政治困境。兩國的緊張關系在一次次外交碰撞、制裁與反制裁中不斷升級。而在中歐地區,俄羅斯與西方頻繁軍演,軍事對峙局面已若隱若現。不少輿論表示,從中看到了美蘇冷戰時期的影子,認為以此次墜機為導火索,歐洲將更緊密地團結在西方陣營之內,俄羅斯與整個西方關系惡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美俄關系的惡化的確牽動國際關系、影響全球政治進程,其影響不容忽視,但就此認為人類將迎來一場“新冷戰”,不免有些言過其實,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變了,不應帶著舊框架去看待新問題。
首先,我們正處在一個“政治多極化”的時代。在多極化時代,決定國際關系走向的是各國間的合作,而非對抗。如今,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軍費投入僅相當於美國的1/8和1/7,二者相距甚遠,“美蘇兩強對峙”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伴隨歐洲一體化不斷深入、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在地區和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日趨多元化的主體與千差萬別的利益訴求正成為制約體系戰爭、反對霸權主義的重要力量。
其次,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球化時代,經濟相互依賴已成為制約國家間沖突的“利器”。當前,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額高達4000億美元,歐洲能源的1/3來自於俄羅斯,而作為一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的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對歐洲的經濟依賴甚至更高,歐俄都無法承擔“新冷戰”所帶來的經濟風險。
最后,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信息化”的時代。由於城市化推進、互聯網擴張,知識的普及,人才與信息加速流動,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全球市民社會”正在形成,它們最大的特征是反戰,不崇拜戰爭英雄,秉持“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基本理念,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他們已成為維護國際和平的生力軍。
美俄會陷入“新冷戰”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一問題有了新的答案。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與一次冷戰,戰爭的殘酷性推動著人類反思戰爭、拒絕悲劇重演。“制約戰爭的力量來源於對戰爭的恐懼”,從一個視角看,對“新冷戰”的擔憂為我們傳遞的是一種呼喚和平的正能量。“戰爭起源於人的思想,務需在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的屏障”。
(董春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