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9 06:41:48|來源:海外網|字號:
7月28日的《人民日報》在一版刊刊登任仲評的長篇文章:《讓和平永駐人間——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之際》。
《人民日報》的評論是中央的風向標,裡面的署名也是頗有門道。島君向“黨報評論君”求証過,在《人民日報》的江湖上,“社論”自然是第一把交椅,絕不肯輕易出手,如同少林藏經閣裡的掃地老僧。而“任仲平”也並不多見,好比華山頂上的前輩風清揚。這兩個頂尖的高手一出現,江湖必定是要出大事了。
所以,《人民日報》此次派出評論“風清揚”,長文紀念百年前遠在歐洲的一場戰爭,肯定不是“殺雞用牛刀”。仔細讀讀全文,還是頗有意味。
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寫文章紀念一戰的目的:
一戰爆發百年之際,正是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昂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之時。國際上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出現復雜聲音,有人拿出裁剪好的歐洲一戰“截圖”來套今日亞洲,暗喻中國是地區不穩定的根源﹔有些人直截了當地將今天的中國比作當年的德國,用“新興大國必然與守成大國發生沖突”的歷史觀來定義中國發展的路徑﹔日本領導人更是借此攻擊中國,以掩蓋其突破和平憲法、重新武裝的真實目的……
這些論斷的背后,是國際關系的“均勢理論”。這位讀者,別看到理論就跑嘛。其實這個理論還有個看起來更加“高大上”的說法——“修昔底德陷阱”。這位古希臘歷史學家從古希臘和斯巴達的對抗歷史中得出結論:兩個大國間的發展平衡被打破,必然會發生戰爭。這種新興大國對守成大國的挑戰在西方歷史上屢試不爽,所以西方有些大國才會不擇手段地尋求“絕對安全”。
從這個歷史觀看來,中國的崛起一定早晚是“麻煩制造者”,甚至變成“戰爭機器”。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西方國家用那樣的眼神逼視中國。
當然了,任仲平對這一說法進行了有理有力有節的反駁。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國今年來第一次公開紀念戰爭。
這個7月尤其如此,從紀念全面抗戰爆發77周年,到中日甲午海戰120周年,再到一戰爆發100周年。已經確定的活動,還有明年跟俄羅斯一起的二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在一戰和二戰中,中國分別作為協約國和盟國參加了戰爭,而且都成了戰勝國。這也是中國進入世界大國體系的兩次嘗試。盡管在一戰時頗有點“幫閑”的味道,但二戰的勝利,直接奠定了中國世界大國的地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作為戰勝國和戰后世界秩序的締造者之一,中國理所當然要有勝利者的底氣去當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今年的三次戰爭紀念中,有兩次跟日本直接相關,而一戰中,日本也是在中國戰區最大的非法受益方,可以說是中國的“宿敵”。在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今天,中國高調紀念三場戰爭,警示國民“居安思危”的意味非常明顯。
中國也借助對幾場戰爭的紀念,不斷加強國民的榮譽感。環顧世界各國,莫不如此。戰爭是一個國家的災難,但在戰爭中,一個民族可以爆發出最強大的凝聚力。所以,對戰爭的紀念,是愛國主義最好的教育。
但中國近代以來,跟外國軍隊交手,真正稱得上勝利的,屈指可數。唯一一次全面戰役的勝利,就是八年抗戰,勝利給中國人帶來了極大的榮譽,百年以來的諸多恥辱真是一朝得雪。所以,對抗日戰爭的紀念,是再隆重都不為過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反腐名句套用在國與國戰爭上也是恰如其分。因腐敗斷送的北洋海軍殷鑒不遠,幾十年未打仗的中國軍隊,腐敗迅速蔓延,從這兩年處理的徐才厚、谷俊山等人的案件中,可以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毫無疑問,腐敗猖獗的軍隊毫無戰斗力。這次,官方放棄了慣用的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斥責,用“反腐”的基調反思甲午戰爭120周年,頗有以“反腐”祭甲午的意味。
當然,中國也會借助過去不堪回首的歷史來不斷強化現在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証明執政黨的合法性。正如任仲平的文章中寫道,“慶祝應該專屬於1919年5月4日,因為這一天真正地回應了那些歐洲盟國在凡爾賽悍然做出的決定,由此,中國開始了一場真正的革命性的改變。”
而五四運動,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革命的起點。(文/獨孤九段)
(本文為“俠客島”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俠客島”是以解析時局政局見長的微信公號。關於反腐及其它熱點話題,俠客島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