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06:44: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對生命的最好尊重,就是通過制度設計防范生命受到侵襲﹔對公民權利的最好呵護,就是不斷提升公民的生活質量,讓公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
雲南省魯甸縣地震遇難者人數已上升至410人。據雲南省應急辦消息,截至8月5日14:30,地震共造成昭通市398 人死亡,12人失蹤,1927人受傷(其中:魯甸縣死亡328人,1637人受傷﹔巧家縣死亡69人,失蹤12人,受傷290人﹔昭陽區死亡1人)﹔曲靖市會澤縣12人死亡。
“震雷驚失弛,漏雨苦多狀”,地震除了剝奪災民的珍貴生命,還連帶“訛詐”了國民的平靜生活。此次地震亦不例外,死傷人數也許仍要上升,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一次6.5級的地震,震級不算太大,為何能造成這麼大的破壞力?這是不少網友的普遍追問。按照專家的解釋,此次地震是2000年以來雲南省境內發生的最大地震,波及范圍廣,魯甸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265人,為全省平均值的2倍,為人口稠密地區。
除了人口密度高,震源淺,還與房屋抗震性能差有關,調查稱,當地農村房屋以磚混合土木結構為主,普遍未經抗震設防,部分房屋以夯土牆承重且老舊。房屋抗震性能差有多方原因,最不容忽視的一個原因也許就是當地經濟落后。這次地震共殃及4個地方,分別是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和曲靖市會澤縣,全是國家級貧困縣。兩年多前,國務院扶貧辦發布的國家級貧困縣名單顯示,全國共有592個貧困縣,其中貧困縣最多的省份是雲南,有73個。
雲南省的國際級貧困縣有多貧,不難找到具象表述,比如房屋境況堪憂。兩年前,同屬雲南昭通市的彝良縣發生地震,媒體披露的一些讓人震撼的細節,或可佐証。彝良縣也是國家貧困縣,地震后記者調查發現,災區一名年僅6歲的小女孩,很“享受”這場災難帶來的新鮮感。原來,她可以天天吃糖包子,還能像露營一樣睡在帳篷裡。別責罵孩子無知,赤貧之下,對死亡確實可能麻木,而能吃上並不算美味的糖包子就覺得幸福。
雲南多次地震,震痛了人心,也“震”出了當地居民的發展之困。更准確地說,在抗震救災中,在國人關注雲南地震時,“意外”發現當地居然如此之窮,生存狀態居然如此之差,他們的命運居然如此悲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雲南指導抗震救災時,多次指出當地“條件十分惡劣”的現狀,表示救災工作和災后重建“難度不可低估”。此非虛言。
這些貧困縣之所以貧困,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有關,比如叢山峻嶺,不適宜種植﹔再比如缺少產業發展,難以脫貧致富。此外,與觀念也有關系,當地一些人既不願意外地人進來,也不願意到外地,過於安分守己,靠天吃飯。
關注魯甸地震,除了盡最大努力救人,還應該考慮災后重建,以及通過制度安排提高當地造血能力。窮山惡水,地震頻發,最好的方式就是移民,離開這種險境。毋庸諱言,當地不少地方不太適合人類生存,此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魯甸縣龍頭山鎮,處於昭通--魯甸斷裂帶,震區200公裡范圍內歷史上有5級以上地震記錄44次,去年震區100公裡范圍內發生3次5級以上地震。
不過,由於受安土重遷的傳統思維影響,當地人未必願意離開故土。為此,就更需要通過發展甩掉貧困帽子。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等等,當地政府都應該想明白,盡快幫助鄉親們尋找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可以預見,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實行精准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貧困地區的民眾過上好日子,並非太遙遠。
除了提高生活品質,還應該提高抗震救災的意識,比如掌握防震抗震技能、興建抗震性高的房屋。日本是多地震國家,但地震造成的傷害並不恐怖,一大原因就是房屋抗震性優。4日,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採訪了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專家,“裡氏6級以上的地震去年日本就十幾次,但很少會象雲南那樣,那麼多建筑物倒塌。他說看了數據后,覺得根本問題還是建筑物防震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並非毫無道理。
深重的災難,鑄就了中國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品格,也錘煉了苦難中的中國公民。對生命的最好尊重,就是通過制度設計防范生命受到侵襲﹔對公民權利的最好呵護,就是不斷提升公民的生活質量,讓公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王石川,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