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8 10:32:07|來源:中國網|字號:
目前來說治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從中央的未來五年反腐敗工作規劃的目標來看,主要是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如果這五年能夠把腐敗蔓延這個勢頭遏制住就是成功的。
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持續升溫。據不完全統計,十八大以來,已有近40名省部級及以上高官被查,尤其前不久周永康因嚴重違紀問題被立案審查,使得中共反腐備受外界關注,同時外界也產生了中央反腐會不會鬆點勁、歇一歇的猜測。
中國網日前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深度深入探討如今的反腐形勢。
中國網:一段時間來,不斷有高級官員因為貪腐、違紀被法辦的消息公布。據媒體報道,十八大以來,超過35名省部官員落馬。是否可以說反腐已經由治標轉向治本?
任建明:從過去二三十年的經驗來看,反腐的形勢是越來越嚴峻。因此,中央也做出這個判斷——形勢依然嚴峻。從十八大之后,我們不僅看到領導人的決心,也看見了反腐的力度。我個人認為,十八大有望成為我們反腐敗工作的一個轉折和分水嶺,因為更容易看到遏制腐敗乃至戰勝腐敗的希望。
但是,說反腐已經由治標轉向治本,還差很遠。腐敗發展蔓延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腐敗問題的存量是相當大的,十八大之后查處的腐敗案件的總數,包括省部級以上“老虎級”數量都有很大增加,但是相對於現存腐敗的存量來說可能還是冰山之一角,要能夠把治標進行到底的話,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十八大之前的幾年裡,每年查處的案件總數大概是12萬件,2013查處的案件數量為18萬,我認為2014年查處的案件可能又會翻倍。
王岐山書記在幾次講話中強調要形成領導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王岐山書記還是在解決不敢腐的階段。十八大之后,把依然不收斂的官員作為重點對象,這表明還是有人在頂風腐敗,包括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現在如果能說把“不敢”的震懾作用發揮出來的話,就能讓新發生的腐敗有顯著下降,這才是我們要做的大量工作。
所以,從長遠來看治本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避免查不甚查。但是目前來說治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從中央的未來五年反腐敗工作規劃的目標來看,主要是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如果這五年能夠把腐敗蔓延這個勢頭遏制住就是成功的。
中國網:最近周永康被調查,在中外都引起很大反響,就有一些觀點認為說,從反腐敗的角度看,確實意義重大,而從另一角度講,如果拿出捉拿更大的“老虎”,會不會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穩定,影響到改革大局?
任建明:至少在短期內,反腐敗與穩定,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會是兩難的問題。反腐力度加大,查案數量越來越多,查出的腐敗案件數量的增加,客觀上是對執政黨的形象,對改革大局,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的沖擊,這是我們應該不諱言的,反腐的過程當中怎麼處理好這個關系,這需要領導人的決心,領導人的智慧。
中國網: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7月29日召開會議,決定2014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研究推進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這對反腐敗工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任建明:依法治國對於預防腐敗、懲治腐敗都有非常重要、非常直接的意義。徹底戰勝腐敗,其實很大程度依賴於法制。目前,我國法制的發展還是處在比較低的層級階段,可能恰恰是說反腐對於法制的發展是有促進的作用,也可以說反腐作為法制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中國網:中央的巡視組在當前的反腐敗工作中起到的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人擔心,未來這種巡視工作一旦回歸常態,反腐會不會回到原來的困境當中?怎樣看待中央巡視組在現在反腐問題當中的作用?
任建明:巡視組分為中央和省兩級,中央派出巡視組對省級地方進行巡視監督,各省派出巡視組對其縣市進行監督,這是過去巡視條例的安排。十八大之后,對於地方、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全面覆蓋。
在現階段看,巡視在監督體系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曾經把它稱為“殺手?”,對於反腐敗工作來說還是很有效的手段。
但巡視組也是整個監督體制發展完善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性的產物。首先它不是從來就有的,十六大之后才逐漸提出建立巡視制度,因為我國現有的監督制度不能夠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所以才在政府層級內組建這樣一個特別層級內的上對下的監督,所以我覺得隨著未來監督體系的完善,巡視組有一天會退出歷史舞台。
中國網:在八項規定、糾正“四風”的風暴,以及強力反腐的形勢下,很多官員以及一些公務員覺得不適應,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緊箍咒多了,不想干事了﹔違規風險大了,不敢干事了。因“為官不易”,索性“為官不為”,對此如何評價?
任建明:我也是看到媒體上有一些討論,甚至有人覺得現在當官風險又大又清苦,沒有什麼好處,工資隻剩一點點,甚至有想離開公務員隊伍的意願。
應該說,在一定程度將,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在腐敗嚴重的情況下掀起反腐風暴,短期內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腐敗有利,認為腐敗是經濟發展中的潤滑劑。從短期來看,腐敗是會有這樣的作用——過去官員工作積極,辦不辦事就是靠賄賂,官僚機構的輪子就是靠這些東西來潤滑。
但是經過國際上更多學者長期研究証明,如果靠腐敗來潤滑經濟的話,最后輪子越轉越慢,需要的潤滑油越來越多。不能因為短期的一些負面效果,看到表面上的問題就懷疑反腐是否該進行下去,這恰恰是因為過去很長時間放任腐敗的結果。我們要堅定,避免重蹈過去半途而止的覆轍,要堅定信心。
另外,要建立健康的科學激勵機制。公職人員應該通過努力工作得到應有的報酬。應該是通過正當的,合理的,透明的制度予以保障。
中國網:“反腐赦免論”是一個極富爭議的話題,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論調?
任建明:首先,反腐敗一定要進行到底,要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進行到底,需要很認真的去考慮,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策略。
其實,內地過去歷次運動中,包括反腐敗,並沒有很嚴謹全面地使用特赦策略。即使建立“赦免腐敗特區”,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要採取的一種策略。這需要權衡——使用這個策略肯定對法制的原則有損害,因為某些人顯然違反了紀律,之后又違反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應該被赦免,但是有時要兼顧考慮到更大的目標,要從大局出發。
另外,特赦的政策界限要制定的科學,合理。要嚴格的執行下去。所謂的“特赦”,其實是有條件的特赦,如果貪污官員不是被別人揭發而是主動坦白的,符合所有條件才能所謂的從寬,但是從寬免除只是部分責任,建議是刑事和行政責任,但是經濟和社會的責任不能赦免,貪污受賄官員腐敗所攫取的好處要充公,腐敗造成的損失要賠償。
中國網:中央巡查組查出21省地產腐敗達95%,多名高官因房落馬,地產腐敗成了重災區,再聯系到之前能源局以及石油系統腐敗窩案,這些涉及到高額利益的行業,往往是腐敗高發區。像這種情況應該怎麼來防范?
任建明:總體來看,我國的腐敗問題比較多,情節比較嚴重,具體要分析一下的話,其實就是說在各個領域、部門、系統腐敗的程度有差別。
我們可能關注到有些高發領域,查處的案件大多分布在政府採購領域、房地產領域、建筑工程領域、干部選拔任用領域,以及司法領域或者醫療教育領域。
然而全國的交通廳,交通系統,跟土地房產相關的,房地產有很多涉及到土地批租,規劃,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審批,這個領域資金密集,腐敗的機會很多,造成腐敗數額也很大。
“重災區”毫無疑問就是這些領域。嚴厲懲處是一名貪污受賄官員是治標,因為主要原因不是人的貪婪的動機,而是這個領域的制度存在普遍嚴重的缺陷。因此要去審視這個領域的相關制度,要把漏洞給堵上——顯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研究制度預防腐敗,就是要從制度上把腐敗的機會消除。
中國網:您認為,在反腐當中的海外追贓過程中,最大困難是什麼?成立國際合作局能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任建明:其實這的確是現在反腐敗國際合作裡面一個非常棘手困難的任務。
腐敗轉移的贓款,當然希望百分之百能追回。但是,贓款流入他國,就意味著各種各樣的現實利益的流入,各個國家政策又不是特別一致。
目前反腐敗國際立法,像聯合國的兩個公約,約束效果都很弱,所以現在最主要的合作還是靠雙邊,國家和國家之間簽訂引渡條約,司法互助條約。
中國在雙邊合作上確實還是比較滯后,特別是跟西方的歐美發達國家比,跟中國真正有合作的國家較少,中國的貪官最容易逃去地方,恰恰是合作比較弱的國家,所以這應該說是多年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任務。
如果外逃的貪官把移居海外看成規避反腐風暴的一個有效途徑,那就會嚴重抵消現在反腐所做出的努力。所以現在一定要把這個巨大的洞堵住。因此,要開展國際的合作,探討雙邊合作,推動反腐實質性合作。
中國網:現在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官員信風水,信“大仙”等,所謂的“大師”王林結交各種高官名流就是最好的注釋。這反映什麼樣的情況?怎麼樣去重新建設官員的價值觀?
任建明:其實這已經成為一種很強的歪風。首先,要用正切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去教育黨政領導干部。其次,要反對封建迷信,要樹立科學的信仰。另外,相關制度也是要改革,包括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干部知道了選拔制度,就不會去找所謂的“大仙”。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_107001.html
腐敗問題,特赦,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