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8 10:3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小米在台灣看似水土不服,其實背后是品牌價值水漲,用戶期待值這艘船也高了。 |
一路在台順風順水、擁躉不斷的小米,似乎最近接連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先是因為涉嫌虛假營銷被罰,台灣媒體近日報道稱,小米手機未經用戶同意上傳用戶數據,存在泄露個人隱私風險。
這可給一直想找茬的人提供了口實。之前就有民進黨“立委”抹紅質疑,小米在台銷售了這麼多手機,難道沒有置入木馬程式、遠距竊聽之類的?而最新的測試報告指出,小米手機會將手機號碼等用戶信息回傳至小米服務器。流言似乎獲得了印証。但問題是,測試報告同時指出,用戶電話號碼等信息沒有加密,而是採用明碼傳遞。如果小米真要搞“竊聽”,斷斷不會如此明火執仗、授人以柄吧?
小米出包,在“港台腔”分析看來,更深的問題,可能源於技術保障中出現的漏洞。小米產品的創新,除了新穎的營銷手段及“價格屠夫”定位,在關鍵技術上也是以整合組裝而非核心原創見長。明碼傳遞技術在注重隱私的今天,可能已經落伍了。在這方面小米卻沒有與時俱進,暴露出技術支撐上的短板。置身於帶著放大鏡觀察大陸產品的台灣市場,小米很容易作為負面典型被拋出來。
事情隨著小米的道歉和系統更新告一段落。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米台灣官網8月16日特賣活動閃電結束,活動僅持續不到3分鐘,熱門配件就已賣光,氣得不少人破口大罵:“騙人!”
多次通過“飢餓行銷”在台狂攬人氣的的小米,又遭遇當地輿論的炮轟和當局相關部門的介入調查。
互聯網營銷是小米攻城掠地的一個法寶。在小米相關產品宣傳中,“售罄”二字出現超頻率極高,“售罄”時間也從“×天”發展到“×分×秒”,“飢餓行銷”和粉絲狂追一次次成為教科書式的互聯網營銷案例。
之前屢試不爽,為何在台灣出現水土不服呢?小米在台是有“虛假宣傳”前科的。就在8月初,就因虛報銷量被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開出60萬元新台幣罰單。在較真的台灣監管部門看來,此類廣告宣傳不實,不僅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原則,也是在以不合理方式誤導用戶情緒化消費,所以必須以儆效尤。而小米公司也認可裁決,並宣布按照規定“修正此后開放購買的機制”。
沒有深厚的積累,單靠殺價和營銷手段,這樣的公司短時間內也許能夠順風順水,但是時間越久,問題暴露得越多。有人曾不客氣地說,小米成功的兩大法寶是“炒”和“抄”,雖然未必符合事實,但小米在專利技術方面的空白,還是難免讓人對其發展憂心忡忡。畢竟,在強手林立、虎視眈眈的台灣手機市場立足,最終的關鍵還是要靠技術實力說話。
如同業界觀察者言,如果說用戶一開始還是以欣賞創業者的眼光來觀察小米產品的創新面孔、新穎的營銷手段及“價格屠夫”定位,當今天小米已經迅速膨脹至“數百億美元”市值,用戶對於小米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不再是抱著“買了一部便宜手機”的心態來看待小米的產品。小米要想跟蘋果、三星那樣的公司比肩,就必須完成向技術驅動型企業的轉變。
所以,小米在台看似水土不服,其實背后是品牌價值水漲,用戶期待值這艘船也高了。更何況,台灣相關部門對是否誠信的市場行為管控更嚴,更需要企業遵守規矩。小米在台有今天的成績實屬不易,所以更應該珍惜自己的招牌。但願小米在台遭遇的只是短暫的“成長的煩惱”,而不是海外業績擴張的滑鐵盧。(文/王大可)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小米 台灣 飢餓營銷 港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