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15:39:43|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氣勢磅礡,以人帶史,聚焦鄧小平高瞻遠矚、全面辯証的精神世界和哲學思維,藝術地呈現了1976—1984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48集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社會各界反響強烈,收視飆紅。這將是一部在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史詩巨作,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領袖偉人傳記創作的最新重大成果。
熒屏如此近距離地為活躍於重大歷史轉折時期的領袖偉人傳神寫貌,尚屬首次。全劇氣勢磅礡,酣暢淋漓地再現了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至1984年國慶節閱兵這8年崢嶸歲月裡,鄧小平歷經三落三起后率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撥亂反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大業的偉大征途,把廣大觀眾帶回那段難忘的歲月。
今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學時曾精辟地指出:推進中國改革發展,實現現代化,需要哲學精神指引,需要歷史鏡鑒啟迪,需要文學力量推動。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用創作實踐,充分表達了對這一精神的領悟。
全劇堅持以人帶史,緊緊聚焦鄧小平這位偉人高瞻遠矚、全面辯証的精神世界和哲學思維。一方面,著力表現鄧小平堅持解放思想、帶領大家沖破重重阻力和禁區、開創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困難艱辛﹔另一方面,充分表現了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面對國內外“非毛化”的錯誤思潮,帶領全黨科學評價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當代化的膽略智慧。正如鄧小平所言: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既反僵化也反西化,就能在哲學思維上堅持全面辯証、兼容整合。足見哲學精神指引至關緊要。
全劇堅持唯物史觀,審美化地藝術呈現了波瀾壯闊的8年歷史風雲。粉碎“四人幫”后,73歲的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從恢復高考制度開始,到召開中國科學大會,再到支持和領導一場關於真理標准的大討論,及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還有首創經濟特區、支持安徽小崗村“大包干”,以及全面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這一系列深厚復雜的歷史事件中,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政治智慧和歷史營養!站在今天,為了明天,反思昨天,這些寶貴的歷史鏡鑒的啟迪,必將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的精神能源。
該劇播出引起的觀賞熱潮,本身就証明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好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確“離不開文學力量的推動”。習近平在這裡講的“文學”,我認為同馬克思當年講的“詩歌”一樣,泛指人類用審美方式把握世界的文學藝術,其中包括影視藝術。
現代化大眾化的影視藝術,理應自覺承擔起用審美方式為歷史和時代傳神寫貌的重任,為觀眾提供強大的精神能源和思想資源。《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一部真正實現了題材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創作生產力諸因素優化組合的力作。由於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四川省委的精心指導,有鄧小平親屬的通力配合,又由於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調集了全國一流的創作人才,從而實現了資源和生產力要素盡可能理想的配置和組合,保証了全劇有思想的藝術與有藝術的思想的統一,使全劇在題旨開掘的深度與戲劇結構的精巧、宏觀整體把握與微觀細節表現、領袖偉人與平凡百姓群像的塑造、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結合、人物性格刻畫與事件情節的鋪敘方面,都達到了新的審美高度。譬如,飾演鄧小平的演員馬少驊,就如飢似渴地向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專家和鄧小平親屬請教,認真攻讀鄧小平著作,觀摩學習有關影像資料,從深感自身精神上“夠不著”到一步一步逐漸走進偉人的精神世界。我以為,馬少驊塑造的是迄今為止熒屏上最接近偉人精神世界的鄧小平藝術形象,它將有力傳揚鄧小平的偉大思想、革命精神和人格風范。同時,對於導演吳子牛來說,《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也是其藝術生涯中最重要、最成功的作品。
繼承偉人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勇前進,才是對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最好的紀念。
(作者系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歷史轉折 哲學精神 哲學思維 毛化 精神世界 鏡鑒 歷史真實 歷史地位 歷史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