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15:46:51|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父親》:梁曉聲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梁曉聲的作品精選集《父親》,收錄了《父親》《普通人》《初戀雜感》等作品,這些文章回顧了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以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過去時代的溫存。
梁曉聲幾乎把筆觸集中在社會生活的底層人群,努力發掘他們平凡瑣碎生活中的種種不平凡。這些人物並不只是令人同情的對象,他們有倔強的個性,並以獨特的方式展現著人性的光輝。賣茶葉蛋的“老嫗”雖然生意冷清卻始終保持誠信,為了退還作者“施舍”給她的兩毛錢在寒風中站了半天﹔默默無聞的“趙大爺”拿著微薄的工資,盡心盡力地干著各種臟活、累活,任勞任怨,贏得了大院裡每一個人的尊敬。他們雖然窮,但是很善良﹔雖然沒文化,但是很文明﹔雖然與任何名利無緣,但是很敬業。正是這樣的深切關注,使得這本書總體上哀而不傷,悲而不苦,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樂觀品格和浪漫情懷。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這些人默默忍受著生活的艱辛,勇於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梁曉聲如此痛楚地呼喊:“正是他們,那些在歷史進程中享受不到文化教育而在創造著文明的千千萬萬,如同冰層岩一樣,一層一層地積壓著,凝固著,堅實地奠定了我們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
《父親》一書中收錄的作品主要採取“第一人稱”敘事視角,通過觸手可及的日常生活場景敘述展現他們的生存狀態、心理感受和精神品格。作者並沒有置身事外地去批判,也並不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及表明態度,而是用冷靜的敘事來代替激烈的評論,字裡行間滲透出對某些社會現象的強烈批判與反思。從這種間接的批判性敘事中,讀者又能明顯感覺到作家對悲劇性人物給予的深切同情和關愛。他把自己的情感與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連接到一起,參與人物的命運,使理性的否定和批判孕育在真切的情感之中,讓兩者相互交融。
《父親》的創作保持著嚴謹的現實主義風格,以朴素的筆墨,頗具思辨性的語言,最大程度地對時代特征進行描摹。盡管他不太注重藝術表現形式的變化與探索,有時其堅定的肯定性與激烈的批判性也會讓人心存疑慮,但他的寫作無疑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品格。如《?子的眼睛》中,作者表現對於生命認知的變化,並非通過對獵殺的直接批判,而是通過描述?子的目光,交待了生命的平等與宏大,也正是這種目光,讓作者噙滿淚水,若有所思。情感的力度似乎已不需要更多繁雜的藝術表現形式,透過筆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思緒。書中一個個用人性關懷支撐起來的生活框架,都源於作者所處的時代、生活及情感經歷。
細細品讀《父親》,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梁曉聲是一位穿越過時代艱難險阻的記錄者,一位從轉型的歷史場域穿行而過的求索者。歲月荏苒,但他對生命的思考、對時代的擔當並未因為時光流轉、人事浮沉而有改初衷。他曾對學子們說:“將身邊發生的記錄下來就是遺產,都是有意義的。你們要做最能夠領略文化之美的人,並將這種美傳達給更多的人。這不是什麼高標准,而是一個底線。”這就是梁曉聲,因為本真且擁有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因為始終不渝地堅持內心的操守,他的作品才可以那麼愛憎分明,刻畫得那麼入木三分。盡管他的觀點人們未必都贊成,但他的存在、他的言說,會讓人捫心自問,會激起人們誠懇的激辯,讓人們由衷傾聽。
平凡的人物生活,不平凡的時代思考,作者的文字並非刀光劍影卻一針見血。而這種睿智似乎是隱藏在平和之中,是一種暗力,透過平實的文字,凝練出對時代的反思和對人性光輝的堅守。
父親 梁曉聲 溫情 作品 普通人 這種 老嫗 施舍 第一人稱 初戀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