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網友來論>> 正文

“安徽大媽”笑傲江湖是個“中國神話”

2014-08-19 08:37:20|來源:海外網|字號:

鄭玲是蕪湖人,今年剛滿60歲,自打十幾年前從縣糧食局下崗后就一直待業在家。“別看我不上班,收入可要超過你們這些上班的好幾倍。”鄭玲告訴記者。原來,鄭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大媽”,專炒房產,目前名下的住宅和商鋪加起來不少於10處。(8月18日安徽網)

這位“安徽大媽”的志得意滿,乃至她那“比你們上班的強”的心態,似乎也不無道理。畢竟她如今每個月光房租就有幾萬元的收入。她從蕪湖到合肥,擁有不少於10處住宅和商鋪,而且正在考察合肥地鐵口附近的商鋪,隨時准備入手。

實際上,這位“安徽大媽”的個案,在神州大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知道,在溫州炒房團中,就有大大小小十多個“太太團”,由一些溫州企業老總的太太牽頭組建,她們曾經橫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我們締造了一天賺10萬、買房如買菜的“中國式神話”。

但這些炒房、炒黃金、炒比特幣的“大媽”們笑傲江湖,也讓人充滿疑慮。一則,她們的錢究竟從何而來。相對於溫州人靠下海經商賺得“第一桶金”,甚至靠民間集資籌集資金,其他地方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大媽”們的“第一桶金”就讓人看不透。比如,這位“安徽大媽”,四十多歲從縣糧食局下崗后就一直待業在家,她的“第一桶金”是從何而來?是她多年積蓄所得,還是其家人的腐敗收入,抑或另有其他來源?單單從她“出手大方”來判斷,她的財源滾滾或許並不單純。

其次,“中國大媽”們靠炒房、炒商鋪大賺其錢,也說明國內投資渠道很狹窄。如果在美國証券公司開個戶,可以有30萬種標的可以投資,光是道瓊斯指數,玩法就極為豐富。但在中國,有錢人有錢,根本沒地方去,隻有買房,於是房子越來越貴了。

近些年來,不少有錢人把自己的資產向國外轉移,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隻有在國外才能找到好的投資標的。中國人自己搞的本土化投資很多都無法世界化,也無法成為長遠的投資品種,比如紅酒投資、玉石投資等等。如何進一步拓寬“先富起來”的中國人的投資渠道,這是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再者,“中國大媽”在房地產江湖裡長袖善舞,與房地產業的制度化嚴重滯后也脫不了關系。1986年9月15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並從當年10月開始實施。但房產稅一直“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到2012年才開始在上海和重慶推出房產稅試點。就是說,整整26年,房產稅一直在原地踏步,任憑各路精英時不時就喊一通“狼來了”,炒房客還是把房價炒得“芝麻開花節節高”。各利益集團圍繞房地產業的博弈,讓房地產業的制度化舉步維艱,教訓至為深刻。

文/汪憂草

(責編:於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吉林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咨詢|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