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08:38: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隻打10多米,用水泵先交2000元押金,剛打好一年多井台就已經塌了,百多口井從打好基本沒用過……遼寧省目前正經歷63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旱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2011年至2013年在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過程中,為農民打的抗旱井卻成了不出水的“真旱井”,讓當地百姓感到傷心。(《人民網》 8月18日)
打造“抗旱井”本是“雪中送炭”的應急之舉,試想面對大片干涸的土地,上千畝甚至是上萬畝急待灌溉的良田,村民們是何等的焦急和期盼,而此時守住水源的“抗旱井”無疑是緩解旱情的“及時雨”,對解決當地村民的用水問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毫不夸張的說,打造“抗旱井”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是深得民心的民生之舉,可當遼寧省63年來最嚴重的干旱來臨之時,旱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阜蒙縣卻上演了一場“抗旱井”變臉的“黑色幽默”,282口抗旱井變成了不出水的“真旱井”,不僅導致村民日常用水困難,還造成當地成片田地的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如此后果絕不是一句天災就能敷衍了事,相關部門理應查個水落石出,給民眾一個交代。
首先,要揪出並嚴懲“抗旱井”質量問題背后的“老虎”、“蒼蠅”。據村民反映,在水源充足情況下,井深不少於20米,井口直徑30厘米,每眼井可灌溉面積為30至50畝土,但實際情況是深度要求20米的水井卻隻打了10多米,井口30厘米,越往底下越窄,有的井水泵放到一半就卡住了,這擺明就是偷工減料,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除了井深不符合要求之外,有100余戶“抗旱井”還缺少配套的水泵,而當地鎮政府之前每戶收取了2000余元的水泵押金,水泵沒見著,這押金又流向何處?
從質量問題中抽絲剝繭,我們看到的是當地主管部門的嚴重失職。井深不足、水泵配套不到位等問題背后,是否有官員以公肥私?是否存在行賄受賄、權錢交易的貪污腐敗行為?是不是有官員將其作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建設之前是風風火火、大肆鼓吹報道,一陣風過后就不管不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打造的“抗旱井”,正是解決聯系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的重要舉措,但偏偏演繹成寒了民心、傷了民情的“豆腐渣”工程,如此令人發指的可惡行徑,上級部門理應一查到底,揪出幕后的“老虎”、“蒼蠅”並嚴厲懲治,以儆效尤。
再有,要警惕“新官不理舊賬”懶政思維的蔓延。事發后阜蒙縣發改局某副局長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抗旱井工程由時任發改局副局長李洪志負責,他不清楚工程質量問題,對於工程質量由誰負責也是一問三不知,而得知鎮政府、村委會收了2100元押金和通訊費后,又說“他們收錢我們不知道,也不符合規定。既然他們收錢了,工程質量應該由他們來負責”。作為該項目的主管部門,豈能因前任落馬就把負責的工程推得一干二淨?甚至諸多借口進行搪塞,難道這就是公仆應有的執政理念?面對旱情,百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新上任的官員卻把閑置的抗旱井當做“蕩手山芋”,恨不能扔得越遠越好,這種不關心民生疾苦、害怕擔當的懶整思維更是“禍害”。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抗旱井”本是民心工程,不僅關系著群眾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更關系魚水之情、干群關系、乃至民心向背,相信上級相關部門定會將肇事者嚴懲不貸,除此之外,我們相應的權力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扎扎實實織密織牢權力監督之網,打好“制度建設”和“全方位監督”的組合拳,讓“為官不為”者過不了關,讓“老虎”、“蒼蠅”們無所遁形。(江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