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11:07:43|來源:中國台灣網|字號:
二,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在經濟層面,歸根到底是推進產業合作。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表示,兩岸發展海洋合作應有四個著力點,第一是有效實現兩岸海洋開發的資源與技術合作﹔第二是構建兩岸海洋經濟合作平台﹔第三是立足兩岸現有的航運港口,完善物流體系﹔第四是強化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他認為,大陸海洋經濟區域布局基本形成,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三大海洋中心經濟區發展迅速,而台灣也日益增加對海洋經濟的投入,以進一步拓展經濟發展的空間和領域,兩岸合作不僅有助於此優勢資源的互補,也將為兩岸經濟合作模式的延伸提供更有效的平台。
廣州中山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林江教授認為,由於捕撈強度過大、水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及法律管理滯后等原因,廣東省的海洋漁業資源正面臨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漁業資源的衰竭等難題,海洋漁業資源的公共資源性質是其被過度利用的主要原因,海洋漁業資源的產權界定不明晰或界定不當,從而使海洋漁業資源具有公共資源的性質。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認為,廣東省作為南海漁業資源的最大使用者,應在南海漁業資源“共同開發”中有著最為現實的利益,且目前廣東省海洋漁業資源的各項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過度不鬧現象較為嚴峻,因此,隻有走綜合開發之路,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出發,借鑒台灣地區在漁業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把優化廣東省漁業作業結構、魚種保護劑市場開拓等措施落到實處,才能減輕南海海洋漁業資源的捕撈強度,有利於南海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
三,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的建議﹔官方如果不便做、不願做,民間應先行。
劉澈元認為,台灣處理與區域外國家關系的策略受制於台美關系及美國亞太戰略的變化。從目前兩岸互動的種種跡象看,兩岸政治協商在獲得突破性進展之前,兩岸官方在南海的合作尚無法啟動,兩岸在南海問題上進行政治、軍事合作也不現實。
因此,劉澈元認為,單一方式徹底解決南海問題存在不同的局限,而不同方式組合下解決南海問題,則是一種可行的策略。具體而言,軍事威懾下以共同開發為核心的經濟合作,應作為當前解決南海問題的基本策略取向﹔在經濟合作減緩區域緊張局勢,降低軍事沖突可能的基礎上,開展軍事威懾下針對不同聲索國的政治談判,是第二階段的策略取向。以上策略可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贏得時間,也可為兩岸聯合解決南海問題提供空間。
在海洋經濟合作方面,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蘇美祥認為,深化海洋經濟領域的合作是促進兩岸經貿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兩岸開展海洋經濟合作,應依托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先行先試優勢,重點在現代海洋服務業、海洋旅游、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展開合作。
在開發南海漁業資源方面,唐永紅認為,廣東省海洋漁業資源存在漁業捕撈強度過大、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管理體制不健全以及漁業共管機制協商進展緩慢等問題,針對這些缺陷,可以從台灣地區的漁業管理中學習經驗,包括建立漁業權制度,綜合有效利用漁場之內的水產資源,促進沿岸漁業的永續發展,同時實行特色漁業養護,並實行減船與休漁制度。
兩岸關系,港媒,南海